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4年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在前三年减负17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的医保谈判预计在2022年可再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四年累计减负将达到2000亿元。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对2021年医保目录的相关政策解读中称,在今年的调整过程中,新增的74种药品预计2022年增加的基金支出,与目录内药品降价等腾出的基金空间基本相当。因此,从总体上看,近期不会明显增加基金支出。从患者负担情况看,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本次谈判预计2022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
从今年谈判结果看,最终94种药品(目录外67种,目录内27种)谈判成功,总体成功率80.34%。目录外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1%。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下称《蓝皮书》)称,2018年~2020年这三年,谈判药品平均降幅分别为56.7%、60.7%和53.8%。初步估算,与谈判前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近1700亿元,受益患者达1亿人次。
4年来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累计将507个药品新增进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一批“神药”、“僵尸药”调出目录,引领药品使用端发生深刻变化。
医保目录调整在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也将“鼓励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可以说,医保目录国家谈判打开了创新药跑步进医保的大门。《蓝皮书》称,创新药进入医保速度加快,周期大幅缩短,患者可及性明显提高。通过集中带量采购和目录准入谈判的“组合拳”,显著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从时间来看,2017年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要花4年至9年不等,2019年缩短至1年至8年,2020年进一步压缩至0.5年至5年。
国家医保局对2021年医保目录的相关政策解读中也提到,今年设定目录外药品申报条件的主要考虑,包括了更好与新药审批工作衔接、实现药品审批与医保评审“无缝衔接”、体现鼓励创新的导向这些因素。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在3日举行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1月1日到今年6月30日期间上市的药品有174种,其中,新上市的药品高达161种,比例高达93%;通过谈判新增67个,66个为过去五年内上市品种(2020年新增96个品种,其中五年内新上市品种68个),其中,27个创新药物实现当年上市、当年进医保的进度;23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药品进入谈判环节,其中,22个药品谈判成功。
罗氏制药中国五款创新药在医保目录之中,其中,刚上市的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和新一代抗CD20单抗佳罗华®(奥妥珠单抗),是首次通过谈判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这两款药均是今年获批。速福达®(玛巴洛沙韦)是近20年来获批治疗流感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单剂量口服药物,是FDA批准的首个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于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佳罗华®(奥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经糖基化改造的Ⅱ型人源化抗CD20 单克隆抗体,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佳罗华®在获批5个月后,就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许洁教授表示,高效创新抗流感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8个月后即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在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将发挥出创新药物在疾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基金测算专家组组长郑杰对第一财经表示,重大创新药品和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妇科用药、新冠肺炎相关治疗用药等符合政策导向的药品一样,在基金测算中都是加分项。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石远凯表示,国家医保局在目录调整过程中,瞄准重大疾病治疗用药需求,及时将一大批新上市的药品纳入医保。2021年医保目录新增的药品中,肿瘤用药达18种,覆盖了肺癌、淋巴瘤、乳腺癌、肝癌、胃癌、骨髓瘤、 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等领域。
以国产新药伏美替尼为例,该药于2021年3月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属于三代EGFR TKI(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国内上市的三代EGFR TKI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 伏美替尼,其中,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都已进入医保目录,伏美替尼此次进入医保目录让肺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对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有很大帮助。
石远凯表示,目录准入谈判已经成为引导药品降价的重要手段,天价药降为平民价才可以进医保。从肿瘤药品看,今年谈判新增的肿瘤药品,平均降幅为64.88%,超过平均水平。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等年治疗费用超过100万元的“天价药”,经谈判全部降至30万元以下。这些“天价药”自身降价,加上医保报销,患者家庭的负担水平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