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就地过年”有福利!北京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7日0时开抢

时间:2021-02-07 10:44:01 | 来源:第一财经

“就地过年”福利来了,北京将发千万数字人民币红包。

2月6日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方公众号“首都金融”官宣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北京市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启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

此次活动面向在京个人消费者(以手机系统GPS定位为准)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数字人民币红包金额为200元。5万个红包将通过“摇号抽签”的方式一次性发放,每位成功预约登记的用户只有一次抽签机会。预约报名通道自2021年2月7日0时正式开启。

5万个红包开抢

虽然此前北京已有过两次小范围的测试,但对于很多北京市民来说,这次试点活动是数字人民币首次近距离出现在他们面前。

不久前,在北京丰台区丽泽商务区的金唐大厦,一家名为漫猫咖啡的咖啡店内启动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测试,获得授权的消费者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购买各类商品;去年底,首张数字人民币地铁票亮相地铁大兴机场线,体验者受邀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大兴机场线地铁票,并体验了使用数字人民币可穿戴设备钱包——滑雪手套“碰一碰”通过地铁闸机进站。

记者了解到,此次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由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面向在京个人消费者发放5万个数字人民币红包。红包采取抽签形式发放,每个数字人民币红包金额为200元,中签红包可在线上线下指定商户无差别使用。在京的非北京户籍人员也可预约。

预约报名通道自2021年2月7日0时正式开启,在京个人消费者可登陆“魅力王府井”微信小程序查看活动详细介绍,使用京东APP(包括京东APP、京喜APP)活动预约平台登记申请报名,经公证处摇号系统抽签,中签者可根据中签短信指引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开通个人“数字钱包”,获取数字人民币红包。

数字人民币红包可于2月10日(腊月二十九)21时至2月17日(正月初六)24时内在王府井指定商户或京东APP“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专区消费使用,线下商户名单可至“魅力王府井”微信小程序活动平台查阅。据记者统计,涉及王府井商圈的商户近百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官方公布的个人预约必须条件来看,此次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也是对在京过年人士发放的一波福利。

即个人预约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预约登记时所处地理位置在北京市(以GPS定位为准);二是使用中国大陆手机号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预约登记。

据介绍,“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活动支持数字人民币红包在冰雪运动和冬奥食、住、行、游、购、娱等全场景进行线上线下消费,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也是北京为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拉动内需、鼓励“就地过年”开展的创新实践。

数字人民币“遍地开花”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先后在深圳、苏州等地多轮试点测试,参与机构不断实现突破,更多的应用场景也逐渐浮出水面。

“公众对数字人民币测试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020年10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北京金融街论坛上表示。

几个月过去了,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热情仍在延续。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如不看领取使用情况,目前数字人民币各地红包发放金额已经达1.1亿元。相比于第一轮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红包数量越发越多,红包总额也不断加码,出资主体各自有所不同。

2020年10月9日起,数字人民币开始在深圳开展大规模公众测试,通过抽签的方式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此后,深圳又接连开展了两轮测试;此外,继2020年12月苏州成功发放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后,苏州又于2021年2月5日开启“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京东专场”活动,再次发放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红包。

当前,北京正在积极贯彻落实推动“两区”政策,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即“两区”建设方案),支持在北京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

北京市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将率先落地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出台实施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两个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加快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完善“监管沙箱”实施机制,着力发展财富管理、基础设施金融等新兴金融业务等。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围绕2022年冬奥会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更多试点应用,持续深化落实“两区”政策,不断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试验区建设,提升北京智慧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北京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做好服务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