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中央一号文件力推乡村振兴 万亿级财政资金投这些方向

时间:2021-02-22 16:44:14 | 来源:第一财经

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是一大关键,今年亦不例外。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近日公布。其中要求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确保按规定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6~2019年四年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农业农村相关支出6.07万亿元,年均增长8.8%,高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增幅。这意味着每年投入农业生产、脱贫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等财政资金超过1万亿元。今年这笔万亿级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哪?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稳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近些年脱贫攻坚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很大,中央财政过去五年累计投入5300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并带动地方投入8000多亿元。今年财政资金在巩固脱贫攻坚方面投入力度将保持稳定。

财政部部长刘昆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将逐步提高相关财政涉农资金用于产业项目的投入占比,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激发农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部将全力以赴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过渡期内,财政政策将总体保持稳定。优先支持巩固脱贫难度大、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发展,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对中央确定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适当倾斜支持。

重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今年财政工作重点之一,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这方面,刘昆要求,支持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支持农业良种培育和种业发展。优化粮食储备结构,增强国家粮食调控能力。

2019~2020年,财政部共安排农田建设补助等资金约1396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共推动落实新建1.6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着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为缓解粮食主产区财政困难,国家对粮食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产粮大县进行奖励。去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466.7亿元,较上年增加17.14亿元,体现了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和扶持,成为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供应的有力政策杠杆。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打好种业翻身仗,包括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等。

目前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育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并通过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种业超过100亿元,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

支持乡村基建、公共服务、现代农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建设行动专门用一章篇幅进行全面部署,其中要求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水电路气房讯、冷链物流等,其中重点在于农村道路建设和冷链和物流设施建设。

近些年财政资金加强对农村公路投入。据统计,2016~2019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20万公里。“十三五”期间完成约45.8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1.5万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通过中央车购税补助地方资金、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等渠道,按规定支持农村道路发展。

为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启动实施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抓好分类改厕和污水处理。中央财政对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动给予资金奖补。据统计,2018年以来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3000多万户。

另外,中央一号文件还要求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选建一批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财政部明确要加大先进、高端、智能化农机补贴力度。积极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大灾保险试点范围。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出台操作指引,做好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