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国务院发文支持绿色创新联合体,企业、产业园发力

时间:2021-02-25 16:44:14 | 来源:第一财经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更多的企业正向绿色要“效益”;在低碳技术创新上,企业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正处于初创阶段,一般性的企业较难具备整合各方力量的能力。因此,《意见》除了重申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外,还关注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撑,以促进该创新联合体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重点领域“颠覆性”科技创新

对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意见》提出,“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颠覆性”一词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已非第一次提及。科技部于2019年印发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就明确,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城市绿色发展、生态农业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

伴随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的绿色低碳化改造正不断深入。中信建投此前称,“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的中心预计将放在工业、能源和交通三大领域。

在工业领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相关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国内仍有大量的燃气能源需求。当前,国内天然气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高价格也让企业难以接受。行业企业迫切需要清洁高效低成本的煤气化技术。

在化工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近日公开表示,为解决碳中和的问题,需聚焦的绿色低碳技术有三:一是能源替代技术;二是低碳或者零碳的变革性工艺;三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主要运用于电厂、油田和煤化工等行业企业。根据亚化咨询相关研报,近年来,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在CO2制甲醇、烯烃、芳烃、汽油,CO2制甲酸,CO2和甲烷重整制合成气、CO2制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化学品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并建成多个中试装置并计划实施工业化项目。

此次出台的《意见》中也提到,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中,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

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风口期,而大功率燃料电池缺乏等“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也成为业界的聚焦点。

上海骥翀氢能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付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电堆在单堆功率、比功率密度、低温启动等主要参数上都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材料体系和设计能力也与国际一流水平同步,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实际的批量测试验证,确定产品的寿命与可靠性。

为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已建的3个国家领域类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也都涉及绿色低碳相关技术研发。根据上述《意见》,还将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

打造绿色产业园2.0版

建设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除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外,还需发挥产业园的协同作用。

根据《意见》,一方面,要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一批大型绿色产业集团,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适时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

事实上,从2005年首次开展循环经济园区试点工作,到2020年推动建设绿色产业园示范基地,“绿色产业园区”已经走向了2.0版。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到2025年,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培育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共有31个开发区(园区)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有关“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或评价指标,仅出台了相关产业园的执行标准,例如生态工业园、静脉产业园、低碳园区等。

在产业园循环化改造方面,科技部印发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到,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园区绿色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吴津东告诉第一财经,为现有产业园实施循环化改造,虽存在增量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碳减排和循环,如可利用大面积厂房,采取太阳光伏发电。

合肥经开区经贸局产业处处长刘剑辉则认为,产业园循环化改造的重点在于构建绿色供应链,如鼓励企业从材料采购、制造工艺到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和废弃物处理,实现产品全周期的绿色环保。

根据《意见》,将选择100家左右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