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1年GDP预期目标增长6%以上。
李克强指出,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这也意味着GDP增长指标再度回归政府工作报告。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设置GDP增长指标。
为何要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设定在“6%以上”,5日提交全国两会审查的《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下称《计划报告》)中也专门做出了说明。
《计划报告》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主要考虑:一是按照“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并考虑到2020年基数较低的影响,坚持底线思维,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实现平稳可持续增长。二是考虑到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回归常态。将经济增速设为6%以上,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这一目标有条件有支撑。
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5日上午的“部长通道”上表示,去年情况非常特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叠加各种因素,美国经济下降3.5%,欧盟经济下降6.4%,日本经济下降4.8%,而我国经济正增长2.3%,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这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和“十四五”规划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夯实了更厚实的基础。
2021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何立峰表示,“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复杂,主要是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一个是疫情怎么走势,一个是外部环境怎么变化。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这个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他认为,从今年一二月份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还是继续延续了去年下半年,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走势,有底气实现今年GDP增长6%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51.4%和51.6%,比上月回落0.7个、1.0个和1.2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除了GDP预期目标以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几项主要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对此,何立峰分析,从第一产业看,经过多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极大的提升和改善,如果不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可以实现的,全国基本口粮可以实现自给。从第二产业看,经过多年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传统制造业正在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优势日益凸显,前景可期。
“目前比较困难的是第三产业,难点、问题、堵点相对比较多,特别是酒店住宿、客运服务、旅游娱乐方面的问题要多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会大一些,各地方、各部门正在会同相关方面,大力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我们相信,是可以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何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