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同时也给中国碳减排工作倒排了时间表、下达了任务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提出议案认为,从目标愿景与现实情况的差距来看,我国碳减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必不可少的,但光靠行政手段难以形成常态化碳减排机制,需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予以持续推进。
一方面,政府部门根据减排目标设定碳市场排放总量,并将此分解到各地区、行业、企业,最终体现为向企业发放的碳排放权配额,以许可形式对企业的碳排放形成刚性约束,倒逼企业主动减排。另一方面,碳市场促成控排企业间实现配额买卖交易,超排企业付钱从碳市场购买碳配额,减排企业通过碳市场出售富余的碳配额获取收益。“排放付费、减排获益”原则,对企业减排行为产生正向激励效应,并且这种激励效应大小与碳价格正向相关。通过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并对其进行适当调节,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合理调整排放行为。
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也是碳市场自身有序发展的现实需要。白鹤祥认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地方试点碳市场和以发电企业作为交易主体的全国统一碳市场的两级碳排放交易体系,但碳市场促进减排的功能和作用还不明显。从地方碳市场运行情况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市场间分割,市场化程度不高,碳金融不发达。为此,应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国碳市场。
首先,将碳市场发展和建设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其次,要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要运用金融思维和理念去推动碳市场发展。
另外,要依托碳市场推动开展碳金融创新。推动形成丰富的碳金融产品体系,有利于满足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的需求,更有利于充分发挥碳市场在价格发现、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引导资金融通等方面功能。
白鹤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高,同时碳市场起步早、规模大、交易创新活跃,大湾区有条件、有能力在实现与境外碳市场链接、促进境内碳市场发展壮大方面先行先试。
为此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二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共建“一带一路”碳中和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一带一路”碳减排合作,推动大湾区优质绿色低碳产业“走出去”,帮助中亚等高耗能地区实现绿色转型,提高当地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三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加强与国际机构和平台的交流合作,在碳金融创新、气候投融资、气候(碳中和)基金等方面先行先试,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