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备受青睐,核电便是其中之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国内某核电企业的一位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发展核电时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
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积极’,意味着在清洁能源多样化发展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将把核电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考虑。”
对于“有序”的表述,赵成昆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这反映了核电行业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年度有核电项目建设,有的年度没有,这给核电建设、装备制造业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挑战。
赵成昆补充说,在国家大的规划下,“有序”不仅包括平均每年要建设多少台核电机组,也包括几大核电集团之间未来如何协调才能更好地把核电建设好。
赵成昆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此次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将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最近的一次世界核能协会上,各国非常关注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中国会提出怎样的核电政策。他认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核电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业界普遍认为,长远来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相对于火电,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预测,“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中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
对于核电布局,《报告》认为,随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面临电力需求增长、本地资源不足、环境容量约束、电力结构优化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核电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一台百万级千万瓦的商业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在200亿元左右。如果“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工6~8台百万级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就高达1200亿~1600亿元。
在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方面,江苏神通(002438.SZ)最近表示,随着中国核电新机组批准建设逐渐进入常态化,公司预计每年将对应新增核电新建项目阀门订单约4亿元,加上现有存量运行机组越来越多,这些核电机组运行带来的备件、维修市场需求每年也能持续增加。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核准在建机组共66台、装机7075万千瓦。其中,在运48台、4989万千瓦,居世界第三;核准在建18台、2087万千瓦,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