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国内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均尚未结束三期临床试验,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与监测管理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委书记方来英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管理、科普、预约接种和接种后的健康随访服务分属不同平台,导致了不少问题。
由于新冠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在今年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宣布我国将全面有序地推进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的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按照现在的产量,估计年产疫苗可以达到30亿剂以上,多家企业生产的疫苗也已经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
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介绍,截至2月底,国内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达到了5200多万剂次。
目前,中国有四款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的附条件上市批准,其中有三款灭活疫苗,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这四款疫苗均未结束三期临床试验,相关企业对其有效性数据进行了公布。中国生物北生所新冠灭活疫苗保护率为79.34%。武生所新冠灭活疫苗总保护效力是72.51%。科兴中维疫苗在巴西的使用数据显示,对住院、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护效力100%,对有明显症状且需要医疗干预的新冠病例的保护效力83.70%,对包括不需医疗干预的轻症病例在内的所有新冠病例保护效力为50.65%。它在土耳其的三期临床试验的保护效力为91.25%。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5.28%。
但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更为详尽的试验数据,目前尚未公布,疫苗的中长期安全性问题仍需关注。
“除了关心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有效性、接种时间安排、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等问题外,一些公众也在关注疫苗接种的监测管理问题。”方来英表示。
据基层负责接种的机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接种情况都是通过各地的平台进行上报,尚未有国家统一平台。方来英认为,国家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疫苗接种服务与监测管理平台,以随时掌握全国的接种进度、人员分布、异常反应、疫苗供给、计划预期等情况,并为公众提供预约登记、知识科普、接种记录等服务。今后这一平台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冠疫苗接种管理,也可逐步扩展到整个免疫规划工作中。
“新冠疫苗的保护期尚在观测中,对接种者的个体免疫防护效果,应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统筹组织第三方认证和动态管理,并将有关数据融入央、地健康码,以助力人员流动有序开放和社会生产生活的进一步恢复。”方来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