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地方债新增限额首次下降,透露这些信号

时间:2021-03-11 19:44:06 | 来源:第一财经

为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国给地方政府举债设了“天花板”,实行限额管理。近些年地方债新增限额规模逐年攀升,但今年却首次出现下降。

根据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限额拟为44700亿元,比上一年下降2600亿元。这是自2015年以来地方债限额管理以来,地方新增债券发行限额首次下降。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近些年地方债规模快速攀升,尤其是去年为应对疫情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大幅增长约53%。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有利于经济稳定,但去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国际警戒线区间下限(100%),风险也在累积。随着经济稳步恢复,为了防范财政风险,今年赤字规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都有所下降,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在全国两会期间解读今年财政政策时,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今年将持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保持政府部门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既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又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告诉第一财经,与前两年相比,一般财政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均较2020年有所回落,但远高于2019年水平。财政政策退出方向明确,仍保有较高赤字规模,重在保就业民生,并非维持高强度政府投资。

地方新增债券限额有所下调,但地方债监管力度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成为今年的财政工作重点。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政府显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地方债风险主要来自隐性债务,尤其是当前一些地方仍然违法违规举债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因此,下一步隐性债务风险治理成工作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吉富星教授告诉第一财经,从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看,今年预算报告在地方债管理上,一方面强调规范、适度举债,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紧抓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源——“隐性债务”这一牛鼻子,强调遏制违规举债、抓实风险化解工作。

吉富星表示,从债务规模与效率有机协同看,一方面针对经济逐步恢复常态、财政收入将恢复性增长,但地方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这一形势,举债规模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但比2019年仍有所提高,以对冲各类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更注重债务资金的投向和绩效,将资金用在刀刃上,并与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发挥债务资金的结构性效益和引导撬动作用。

预算报告还表示,今年要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的要求,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抓实隐性债务化解的一大关键在于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目前平台公司转型面临不少挑战,应分步分类逐步推进,一方面持续改善宏观环境,如完善央地财政关系和政府投融资体制。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微观机理,比如在严格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打破个别地区、个别融资平台的刚性兑付预期,使政府信用回归市场信用。

上海财经大学郑春荣教授告诉第一财经,总体上看,2021年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适度增加,扩张力度不大。预计2021年底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务总和将达到5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保持了较为温和的扩张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今年底预计我国政府负债率仍远低于欧美主要国家,风险安全可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