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废水要下海,周边国家立马紧张了起来,以后海鱼还敢吃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看看福岛当地是怎么做的,毕竟他们才是福岛核事故后最早和最直接的受害者。
第一财经记者在2019年11月走访了两家福岛县的专业检测机构,分别为福岛县水产海洋研究中心和福岛县农业综合中心,其中前者专攻海产品的检测,后者则负责检测福岛农林产品。
由于食品的核污染是个新课题,日本对于食品的核辐射检查并没有统一的最高机构,能够对食品进行此类检测的机构纷繁复杂,分布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阶段。在生产环节,大多是生产者自查,而上述两家机构检查的是流通和消费领域内的食物。
在福岛核事故后,福岛县所有农林水产品几乎都要进行核辐射检测,当然大部分是抽检,也有部分食品要求全部检查,如大米。
4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我们强烈敦促日方认清自身责任,秉持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国民的严重关切作出应有回应。”
2021年仍能发现“辐射鱼”
今年2月22日从日本福岛县近海捕捞的“许氏平鲉”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这是时隔约2年再次发现福岛近海捕捞的鱼放射性物质超标。
根据福岛县水产海洋研究中心的表述,“许氏平鲉”当天是在距离福岛县新地町海岸约8.8公里、水深24米的渔场捕获的,经检测其体内的放射性铯含量达到每千克500贝克勒尔。
日本对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的标准是不超过每千克100贝克勒尔。基于研究中心的检测结果,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立即暂停这种鱼上市销售。
检出“辐射鱼”的机构正是第一财经记者在2019年11月所到访过的。该研究中心坐落于福岛南部重要的渔港小名浜港旁,旗下设放射能研究部。由于第一财经记者到达时,研究中心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只有少量职工留下来接待了记者。
为了弥补没有看到检测的过程,副所长兼海洋渔业部长山本达也向第一财经记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科研项目,在人工控制的情况下,研究辐射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们会向饲养的鱼投喂含有辐射物质铯的饵料25天,然后再喂食正常无辐射的饵料,此后定期检测鱼肉内的辐射含量,“以进一步研究福岛核事故对鱼类的影响”。
福岛县在核事故前是日本渔业大省。在事故后,对当地的渔业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当地渔民长期以来“摸着石头过河”,试验性恢复生产,在沿岸少量捕捞鱼类并进行严格检测之后,才能上市销售。
在2020年,福岛县近海捕鱼量约为4532吨,不足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前年均捕鱼量的两成。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10公里以内的海域,仍然禁止捕捞。
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一事,又让当地渔业从业者感到担忧,恐惧过去10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福岛县小名浜鱼市场理事柳内孝之表示:不只是福岛县的渔业从业者,全国渔业从业者都反对将核废水排海,而且不只是渔业从业者,与水产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都反对。
生活在辐射的阴霾下
在前往福岛县农业综合中心的路上,第一财经记者走了一段高速,高速路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显示的是实时的辐射数据。辐射将成为福岛的一个长期话题。
到达福岛县农业综合中心后,该中心负责食品辐射检测的安全农业推进部部长草野宪二接待了第一财经记者。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检测试验室。
在一间工作间内,工作人员将检测样品整齐地切成小块,以确保装入容器内能够充分接触。在切割装袋后,将样品放置到另外一间实验室内的锗半导体检测仪,检测辐射量。
为了确保样品的准确性,“检测的样品是我们主动到当地农户和市场上采购的,而不是商户选送的。” 草野宪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而对于检测结果,他说,目前人工环境下种植的农作物问题已经不大,主要是河鱼和野菜有发现超标。
“本来在春天,我们福岛人最喜欢去野外采野菜,在秋天,就到山林里摘蘑菇,这些事情现在事情都不能做,想起来也是遗憾。” 草野宪二不无遗憾地说。
福岛县农业综合中心每天会把检测的结果公布在其网站上,但当地人并非都信得过他们。在福岛县还有不少民间自发的检测团体,加入到辐射检测中来。
如福岛县十多名母亲出于对孩子的保护,抱团成立了“福岛妈妈辐射实验室”,检测辐射地附近采集的样本,监测辐射水平。大多数成员先前没有辐射检测经验,但在科学家帮助下接受培训,如今可熟练操作检测仪器。
这一实验室设立在福岛县岩城,2011年11月13日成立以来,一直记录并发布辐射监测数据。检测样本包括实验室采集或县内其他地区居民送检的食物、土壤、植物乃至吸尘器里的灰尘。
实验室主管铃木说,创建这个实验室的初衷只是为了保护孩子,“我们必须检测后才敢吃东西,这关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