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亚洲经济将出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5%以上。
4月1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与一体化进程2021年度报告》做出了上述预测。
报告显示,疫情仍是直接影响亚洲经济表现的主要变量,如果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经济仍受疫情拖累,亚洲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改善将十分有限,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落实将在贸易投资领域为亚洲经济带来新的积极因素。
此外,亚洲经济复苏还面临各种非疫情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银行业、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蕴含的风险不容低估,且不排除个别经济体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个别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因违约引发主权债务危机。
数字经济成为增长新动力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亚洲经济也呈现诸多亮点和机遇。
报告显示,疫情背景下,很多亚洲经济体出台了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新举措,涵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以及国际数字合作等多个方面,数字经济在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塑造未来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影响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但是目前从全球来看,数字经济的一些规则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分歧,包括数据的处理、储存等,所以缺少统一的国际规则体系来规范数字贸易和数字交易,是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变化备受关注,数字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价值链进入了一个服务化的阶段,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数字技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制造业越升级越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现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发现制造业越升级就越需要数字技术作为支撑。
报告显示,尽管亚洲整体的数字经济增长较快,在数字经济的规模上仅次于美国,但是亚洲区域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仍然严重,亚洲区域内部仍有很多地区没有建成良好的数字基础设施,比如中亚五国以及南亚大部分国家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提到,亚洲各个国家之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这将导致全球分工体系重新构造,同时也会拉大各国之间的发展差距。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行持续推进。报告显示,尽管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亚洲工厂部分生产网络中断,但并未使亚洲的全球价值链中心出现转移,亚洲工厂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日本和亚洲其他经济体。在亚洲贸易额前22位的零部件产品中,亚洲仍有18种零部件产品主要依赖中国。亚洲工厂的存在,将带动亚洲经济体率先疫后实现经济复苏。
外资向亚洲聚集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亚洲经济体跨境投资恢复较快。
报告显示,国际资本青睐亚洲市场,加大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对金融资产组合投资的持有。
2019年,亚洲在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和流出都表现稳健,流入中国、东盟和印度的FDI均创记录。亚洲经济体的主要外资来源地仍是亚洲内部,内部引资依存度指数2016年~2019年已连续4年保持在50%以上。
2020年,全球直接投资流入下降42%,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只下降4%,而中国2020年吸引的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仍保持增长,且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目的地。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以及政府实施的投资促进政策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重要因素。
根据报告,预计亚洲经济体跨境投资在近期仍能保持较稳定增长,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扩散等不确定性仍会产生负面影响。
亚洲经济体区域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亚洲区域内投资的增长。RCEP 的签署及逐步实施,促使区域内采用统一的经贸投资规则,将进一步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这将吸引区域内及区域外投资进一步向该区域聚集,有助于各个经济体企业在区域内进行供应链、产业链的高效布局,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2019 年,RCEP内部引资依存度指数接近30%,但与其他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相比还是相对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林桂军认为:“从长期来看,直接投资向亚洲收敛集聚,特别是向中国集聚,已成为趋势。不过,目前亚洲的储蓄仍然大于投资,说明亚洲金融市场偏小,分配现有储蓄的时候比较困难,未来应大力建设更多世界金融中心,这是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