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与近些年廉政工作会议内容相比,减税降费和政府过紧日子再次成为会议重点部署内容,而去年创设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在今年重点提及。
减税降费不搞"弯弯绕"
相比于前两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今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相对较小。不过,由于前期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和去年部分政策延期,以及今年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等出台减税费新政,企业减负感受会更强。
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减税降费获得感,如何落实落细现有减税降费政策成为关键。
在今年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说,要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公开透明让企业知晓,中间不搞“弯弯绕”。在减税政策执行中,有的需要申请和认定,但不能把手续搞得过于复杂,否则企业难以便捷享受政策实惠,搞不好还会产生腐败。
“落实减税政策要有为民服务的好作风,加强政策宣介,对不知晓、不明白政策的小微企业还要把政策送上门,同时精简审核流程,做到应享尽享,把好事办好。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李克强说。
目前企业享受减税降费政策更加便利。比如税务部门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明今年不区分征收方式,无需备案均可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
为应对疫情冲击,去年国务院创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让1.7万亿元财政资金比之前提前一个季度拨给市县基层,用于困难群众和企业,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这一临时性应急举措上升为常态化机制。
李克强在会上说,要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按照政策规定把宝贵的资金用到紧要处、关键点。财政部门要健全资金监控体系,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控。
他表示,目前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绝大部分已下达,省级政府也要因地制宜扩大地方财政资金直达范围,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规模高达2.8万亿元。截至4月21日,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2.6万亿元,其中,超过2.2万亿元已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目前不少省份也将相关资金纳入直达机制,基本实现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
李克强在会上要求,对直达资金,要健全实名台账,做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跟踪问效。直达资金每一笔钱都要用得其所,坚决查处截留挪用、虚支冒领等行为。
不能放松政府过紧日子的弦
与去年受疫情冲击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不同,今年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政府过紧日子绷紧的弦是否可以松松?
李克强在上述会上指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等举措落到实处,不能因财政收入恢复较快而放松政府过紧日子的弦,反对浪费行为,做到节用为民。
受经济稳步恢复以及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财政收入数据亮眼。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5亿元,同比增长24.2%。不过与2019年同期相比,收入增速为6.4%。
尽管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不考虑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素,财政收入增速在合理区间。由于民生、债务等刚性支出压力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
李克强在会上说,今年没有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财政赤字率也有所降低,实际上财力特别是基层财力还是比较紧张的。各级财政都要严格预算管理,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把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等举措落到实处,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保障好基层保工资保运转等重点支出。
为了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本级支出,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今年预计同比下降0.2%。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同比下降6.9%。
“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存在拖欠教师工资、拖欠工程款导致农民工欠薪等问题,这是决不允许的。还要盘活各类存量资金,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反对浪费行为。”李克强说。
目前各级政府过紧日子,将节省下来的资金重点投入“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下称“三保”)等领域。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要求各地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三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决杜绝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等问题,确保“三保”不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