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自主三强座次生变:长安排名仅次于南北大众,吉利反超长城

时间:2021-05-12 19:44:29 | 来源:第一财经

4月自主品牌销量出炉,长安汽车再度问鼎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一季度屈居第三的吉利汽车终于扳回一局,4月份以近9000辆的销量优势超越长城汽车,排名第二位。

据长安汽车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2021年4月汽车总销量约20.23万辆,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的终端销量为10.74万辆,同比增长56.4%。长城汽车4月销量同比增长14%,为9.17万辆。吉利汽车虽然以10.03万辆的月销量重新回到亚军的位置,但也是三者之中唯一一个销量同比下滑的车企。

具体到细分市场,长安SUV系列和轿车系列都保持稳步增长。数据显示,长安CS75、CS55和CS35系列产品4月终端销量分别为2.37万辆、1.15万辆和8437辆,UNI-T和UNI-K累计销量为14357辆。1-4月,CS75系列同比增长90.8%,累计销售130079辆,月均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SUV在整个长安乘用车销量中贡献达到58%,逸动系列轿车表现也较为均衡,4月销量达到16183辆,同比增长32.7%,1-4月累计销量达到70887辆,同比增长125.8%,连续14个月销量破万。

吉利汽车4月销量虽然达到10.03万辆,但如果刨除领克汽车的19021辆,吉利品牌4月的销量为9.1万辆。吉利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吉利品牌销量的变动为公司主动结构调整所致,目前吉利正在推动市场销售结构更加聚焦在附加值更高的车型身上,有意识地调整了入门级车型在销量结构中的占比。

但吉利在SUV和轿车领域的市场地位,都有所下降。3月SUV销量排名前15的车型中,哈弗H6和长安CS75分别占据第一、二位,销量达到3.4万辆和3万辆,但吉利SUV系列并没有一款车型上榜,前三月,前两款车型销量分别达到11.3万辆和10.6万辆,吉利旗下此前最为畅销的SUV车型博越,其累计销量也不足6万辆。3月自主SUV排名前十的车型中,长城哈弗有两款车型上榜,长安占据3席,吉利虽然也占据两席,但总体销量仍然稍显落后。

在轿车市场,3月轿车销量排名前15的车型,自主品牌中仅有长安逸动上榜。前3月轿车销量排行榜上,长安逸动排名第11位,以2000余辆的微弱优势力压吉利帝豪,后者在榜单上排名第12位。

按照长安汽车在5月10日提出的规划,长安汽车未来还将发布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全新高端品牌,此外该公司基于方舟架构和CHN架构,打造EPA0、EPA1和EPA2三大平台,未来五年将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在此背景之下,长安与吉利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反观长城,虽然4月销量暂时落后,但长城SUV哈弗系列今年前4月累计销量达到27.77万辆,同比增长70%,其中哈弗H6本月销量28019辆,已累计95个月获得国内SUV销量冠军。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多品类战略之下,长城在皮卡和纯电动车市场也有良好表现,4月,长城皮卡销量突破2万辆,1-4月累计销量接近8万辆,同比增长71%,国内市占率近50%。电动车品牌欧拉4月销量同比增324%,其中欧拉黑猫销售4,613辆,同比增长162%,蝉联国内5万-10万元级纯电细分市场销量冠军。1-4月欧拉品牌累计销售38159辆,同比增754%。

虽然长城整体销量落后于长安和吉利汽车,但在新能源领域,聚焦女性市场让长城的电动车销量领先于前两者,4月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476辆,长安和吉利新能源分别为5214辆和3787辆。

“自主品牌前三强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都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打法,在体系力上也获得了全面提升,对于二线合资品牌来说是不小的威胁。”一位自主品牌的销售负责人认为。据全国乘联会公布的数据,4月狭义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前十榜单中,长安汽车表现仅次于南北大众,位列第三。上汽通用从3月份的第二位掉队至第七位。吉利汽车位列长安汽车之后,排名第四,长城汽车也晋级榜单第十位。

受芯片供应影响,今年车市前景稍显扑朔迷离,但格局分化已成定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自主品牌4月零售量达到59万辆,同比增长24%,相对2019年4月增长5%,国内零售份额为36.8%,同比增3.3个百分点;当月批发份额41.5%,较同期份额增长8.1个百分点。豪华品牌4月零售25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3月下降7%,但相对2019年4月增长50%,继续保持强势增长。自主和豪华品牌份额双双增长的背后,是合资品牌的份额下行,数据显示,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2%,环比3月下降9%,相对2019年4月下降2%。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谈到,长安UNI-T车型有43%的购买者转化自一线合资品牌,而吉利汽车在2020年财报中曾公布了一组数据,当年领克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5.6万元,比肩合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