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为充分激发产业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以适应发展需求正成为新方向。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称,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直接执行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实行平价上网。
此举意味着,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将直面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的市场化竞争。
官方敢于全面退补,似乎与近年新能源发电的成熟分不开。众所周知,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是近年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方向,曾经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遍地开花,当然也是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2018年实施的“531新政”大面积退补,一度让行业进入阵痛期,大面积光伏企业因亏损而倒闭。不过,近年陆续的补贴退坡也让行业优异者脱颖而出,市场整体规模不减反增。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5.3亿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
而且,随着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近年来新建光伏发电、风电项目成本不断下降。此时业内也逐渐形成共识,即当前已经具备平价上网条件,中央财政无需继续输血。
一国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市场力量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产业政策正是实现这种结合和平衡的重要工具。因为既可以消除市场失灵,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形成竞争优势、保障产业安全的手段。多年来,为了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补贴则是最主要的措施。
从效果来看,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新能源发电,目前中国均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然,这一过程也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去芜存菁。至于促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及时调整补贴政策必不可少。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补贴政策刚出时一众企业纷纷上马,销量虽与日俱增,但“骗补”质疑之声不断。2018年6月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取消了续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而续航里程较长的新能源车型将享受到更高补贴。三年过去,一边是大批动机不纯的项目接连倒闭,另一边则是造车新势力崛起、国产特斯拉走向国际,总销量从2017年的77.7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36.7万辆,今年继续大幅增长,发展质量和规模均明显提升。
就目前主要产业政策而言,新能源发电在享受多年的补贴后行业已成熟,近乎全面退补;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总体仍处于补贴政策的保护期,未来随着份额的扩大和成本的下降,也有必要逐渐退出包括财政资金和上牌政策在内的支持政策,让行业能真正存活于市场竞争之下;至于集成电路等“卡脖子”技术,目前竞争力还比较弱,仍需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不过执行过程中要以史为鉴,注重甄别,争取将有效的资金用到恰当的地方,用在“刀刃”上。
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而言会带来短期阵痛,但让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资金优势的企业在“后补贴时代”胜出,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通过减少补贴依赖,亦能促使企业通过降本增效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倒逼产业技术进步,遏制企业非理性扩张。
可以说,一个行业的真正成熟壮大,理应从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并提升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