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独家专访伦敦金融城主席孟珂琳:期待更多企业借助沪伦通为绿色项目融资

时间:2021-06-17 21:54:59 | 来源:第一财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伦敦金融城一度成为“空城”。英国政府刚刚宣布,延长针对疫情的限制举措,多家金融机构也推迟了员工返回办公室的计划。

17日是沪伦通启动两周年的日子。伦敦金融城如何看待沪伦通这两年来的发展?经历了疫情和英国脱欧双重冲击的伦敦金融城,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伦敦金融城主席孟珂琳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

“期待看到更多企业使用沪伦通”

第一财经:你如何评价沪伦通启动以来的表现?

孟珂琳:沪伦通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资本市场工程,也是一种颇具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其创新性,也正是其挑战性所在。我们看到了双方互相连通的巨大机遇:中国的广阔市场对接伦敦的融资能力,能够让更多投资方和融资方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一财经:两年前的今天,华泰证券通过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一年前,中国太平洋保险以同样的方式登陆伦交所。这样的节奏符合预期吗?

孟珂琳:毫无疑问,我期待看到更多企业通过这项连通机制来进入双方的资本市场。作为律师出身,我深知这项工程在机制设计上是多么具有创新性,也深知其蕴藏的巨大潜力。所以,我们致力于鼓励更多企业使用沪伦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对象,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企业借助沪伦通,为可持续发展项目和绿色能源融资。

“疫后复苏应是所有人的优先事项”

第一财经:疫情暴发后,伦敦金融城一度成为“空城”。伦敦金融城何时才能从疫情的阴影中走出?

孟珂琳:所有经济体都遭遇了疫情的冲击,疫情带来的经济挑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们的确不能低估其影响,但仍旧对伦敦金融城未来充满信心。在历史上,伦敦金融城曾多次经历重大挑战,但基本面的优势未曾改变。

这些优势包括,健全的法治、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灵活先进的监管体系。此外,还有通用英语、良好的人才储备与供应、时区位于亚太和北美两大市场之间等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人们投资伦敦的信心仍在,在伦敦营商的信心仍在。当然,针对疫情后的复苏,应是所有人的优先事项,伦敦金融城也不例外。伦敦金融城已经制定了针对疫情的复苏计划,包括引进“高潜力的技术主导型企业”,发展文创产业,将闲置商业写字楼转化为住宅等。

第一财经:除了疫情,英国脱欧带来的冲击可能更为深远。距离脱欧过渡期结束已有半年时间,伦敦金融城是否已经制定应对之策?

孟珂琳:的确,诸多金融机构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运作方式,是英国脱欧带来的后果之一。但我想强调的是,目前还没有出现严重的或者大规模的金融机构迁出。现阶段看到的,更多是某些机构的部分员工或部分职能转移,以此满足欧盟的监管要求,从而获得欧盟市场准入。

不得不重申的是,伦敦基本面的优势未曾改变。来自欧洲以外的资金对于投资伦敦的兴趣更强了,所以我们对伦敦金融城的未来充满信心。

第一财经:英国政府已经释放信号,将改进上市规则以吸引更多新经济企业,比如科技公司到伦敦上市。数据显示,目前在伦交所上市企业仍以传统行业为主,且比例显著高于新兴行业。伦敦如何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竞争?

孟珂琳:在吸引新经济企业的赛场上,竞争当然激烈异常,但是没有竞争,万物也难以生长壮大。除了巩固基本面的优势,伦敦也在主打差异化策略。比如,过去十年间,伦敦的金融科技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全球金融科技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此前,伦敦金融城也为(英国)政府关于未来国家战略行业的评审报告提供了支持。我们会继续完善服务,让具有高潜力的新经济企业能够在此快速成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