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原油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正式挂牌交易。这是我国以人民币计价并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的一大期权品种。
截至收盘,原油期权上市首日成交4475手,成交金额5068.57万元。
首批参与原油期权交易的法人企业有:中石油国际事业(香港)有限公司(PETROCHINA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华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托克新加坡有限公司(TRAFIGURA PTE LTD)、托克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摩科瑞能源贸易有限公司(MERCURIA ENERGY TRADING PTE. LTD.)、复瑞渤(新加坡)有限公司(FREEPOINT COMMODITIES SINGAPORE PTE. LTD.)、中银国际环球商品有限公司(BOCI Global Commodities Limited)、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首批参与交易的境外中介有中国新永安期货有限公司。
上期能源于2018年挂牌上市了原油期货。“原油期货自上市以来,通过引入做市商机制、结算价交易机制、发布日中交易参考价、拓展原油交割库容、更新原油交割品级等一系列措施,总体运行稳中有进,在疫情冲击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为实体企业管理风险提供了切实可靠、稳定有效的场所,市场功能得到较好发挥。”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姜岩表示。
2020年,上海原油期货累计成交4158.58万手,累计成交金额11.96万亿元;价格客观反映国内供需,并逐步由境内到岸价向亚太地区贸易集散地价格转变,与欧美原油期货形成良好互补;一般法人和境外客户日均持仓占比分别上升至42%和25%左右;累计交割8515.9万桶,是2019年的4.8倍。
姜岩表示,在此背景下,上市基于原油期货合约的原油期权,可谓水到渠成。随着我国涉油企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原油价格的风险管理需求走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原油期权的上市将形成对原油期货市场的有效补充,进一步完善国内实体企业的避险体系,提升原油产业链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效率和精度。
2020年,我国经济受到疫情影响,但原油的需求仍继续增长,炼油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20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7.36亿吨,原油进口量5.41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3.5%,原油为支撑和保障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表示,原油期权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原油价格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有效发挥,提高炼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原油产业链上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炼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我国炼油行业在国际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就上海而言,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认为,原油期权上市有助于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增强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提升上海城市能级,打响上海城市品牌。
对于企业而言,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火金三称,原油期权作为国内原油市场的重要补充正式上市,现货与期货和期权两种工具将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格局,并将为我国原油产业链各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多样化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提升企业稳健经营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航空煤油是原油下游重要的产品之一。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称,原油期权的上市,将有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有效发挥,为航空运输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提升我国航空运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我国涉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原油期权在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场内上市,能与场外期权相互协同,达到场内场外期权共同发展。
关于下一步计划,姜岩表示,上期所将运用新发展理念,打造场内场外聚合、线上线下融合、期货现货结合、商品金融联合的综合化、国际化的一流衍生品服务平台,产生更加真实、可信、合理价格,实现商品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奋力实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