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银行,面对到期的债券,也开始选择不赎回。
商业银行的二级资本补充渠道中,二级资本债是主力融资工具,发行期限通常为10年,一般附有发行人在发行第五年末可选择赎回的约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有十多家中小银行选择债券到期后不赎回,就在近日又有这样的银行出现。
不同于上市银行和大中型银行,中小银行股权、债权融资渠道都相对有限。2019年以来,监管陆续推出永续债、专项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后,二级资本债仍是中小银行其他资本补充的主要来源。
截至6月24日,城商行、农商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在今年已完成发行的二级资本债中占比接近60%,远超永续债融资规模和占比。
不赎回的多为农商行
二级资本债用于补充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发行期限通常为10年,一般附有发行第五年末发行人有权提前赎回的条款。届时若满足赎回权,发行银行可选择在第五个计息年度的最后一天,按面值一次性部分或全部赎回。
2013年,原银监会修改监管规则后,在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工具中加入了减记条款。除了发生风险导致损失而触发减记外,还规定有确定到期日的二级资本工具,商业银行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五年,将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按100%、80%、60%、40%、20%的比例逐年减计。
事实上,为了后续融资,债券到期后,发行银行都会选择赎回。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包商银行事件发生后,中小银行债券融资难度加大,发行前就要找好投资者,否则就无法完成发行。即便完成发行,成本一般也比较高。一些银行为了融资,还通过互相认购对方发行债券的互持方式完成发行。
但据中债网信息显示,最近五年,有十多家银行采取了二级资本债到期后不赎回的做法,今年以来就有3家。在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银行中,又以农商行居多。
6月15日,襄阳农商行在中债网披露,发行于2016年的二级资本债,到期后选择不行使赎回权。今年5月, 3亿元二级资本债到期后,咸宁农商行也未赎回。这两家农商行的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5亿和3亿元,票面利率为5.15%和5.3%。
城商行二级资本债到期后未赎回,之前是宁夏石嘴山银行。去年6月22日,规模6亿元的“15石嘴山银行二级”到期时,该行选择了继续支付高达6.1%的利率,而未将其赎回。
更早的2019年11月,广东南粤银行、山东临商银行两家城商行,在二级资本债到期后,都没有赎回,涉及金额分别为15亿和14亿元。公开信息显示,采取类似做法的城商行,迄今为止共有6家。
城商行二级资本债的票面利率,目前介于4.3%至4.8%之间。如近期完成发行的广州银行二级资本债,票面利率为4.3%,青岛银行为4.34%,湖北银行为4.35%,云南红塔银行为4.8%。
“银行发行的债券都比较安全,发行银行选择不赎回,一般都是被动的,可能与达不到赎回条件有关,或者赎回后再融资难度较大,也可能是资本充足水平满足不了监管要求。”一位银行债券部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不过,也有银行前期二级资本债到期未赎回后,仍然能顺利完成融资。以天津银行为例,2017年12月底,15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到期后,该行选择继续付息。不到一个月后,该行又完成了总额100亿元的二级债发行。临商银行今年4月26日也发行了20亿元的永续债。
上述两家银行后续的融资成本,也都明显低于此前的二级资本债。例如披露信息显示,临商银行此前二级资本债利率为6.1%,后续发行的永续债利率则为4.8%。
二级资本债仍是中小银行融资主力
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不足、外部股权融资渠道有限,优先股、可转债补充资本也不多见。为了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专项债间接入股、协议存款转股、永续债、可转股永续债等成为中小银行新的融资工具。
但在中小银行的各类资本补充工具中,二级资本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规模逐年攀升。监管数据显示,2018年,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4007亿元,2019年为5954亿元,2020年达到6113亿元,为近几年来最高。
第一财经根据中国债券数据统计,今年截至6月24日,共有32家银行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合计约982亿元。除了工行、中行、渤海银行、星展银行外,其他均为城商行、农商行,发行金额约522亿元,占比接近60%。
相较于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作用更大。2019年,商业银行共发行16只永续债,发行规模为5696亿元;2020年为6484亿元,发行数量54只,其中超过40只发行主体为城商行和农商行。但从发行规模来看,城商行、农商行发行的永续债,总体占比不高。截至6月24日,今年共有2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2只永续债,合计发行金额为2980亿元,仅工行、中行、邮储银行等六家大中型银行的发行规模就达到2615亿元,而中小银行发行规模只有365亿元左右,占比不到13%,远低于在二级资本债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