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落到“地上”,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正在释放出红利。
今天(13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共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几大重点领域。
比如,在规划管理领域,建立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及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审批机制。
再比如,在生态环保领域,印发“一河三湖”等主要水体的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以及跟踪评估制度,首次针对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等跨界水体及其周边重点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统一建立精细化管控机制;发布固定污染源废气现场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挥发性有机物走航监测等首批生态环境统一标准。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三省一市共同研究编制完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明确以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作为示范区的核心要求,提出2025年率先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峰的总体目标。
此外,在要素流动领域,今年上半年,示范区探索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首批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615家,服务资源25000余项;同时,开展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支付一体化和同城化;深化金融同城化,有13家金融机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分支机构,落地首单长三角一体化专项授信业务、首单绿色保险、首笔长三角生态绿色贷等业务。
而在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区推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机制;形成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推出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查询、变更、转移、抵押、注销等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可以在示范区内异地办理。
对此,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曹俊山表示,示范区参保人员从原来需在当地备案方才能异地结算,改变为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合理就诊,直接结算无需办理备案。“目前,此政策已惠及示范区230余万参保人员,并覆盖示范区内所有85家医疗机构。”
张忠伟称,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用项目来为制度提供生动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项目方面,重点围绕“一厅三片”互联互通、生态环保、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个板块。今年,示范区推进了65个重大项目。
“目前,还有一批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预计到今年10月底,可形成示范区第二个完整建设年35项左右的制度创新成果。”张忠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