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支持金融市场发展绿色指数、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金融等相关产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7月14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陶昌盛表示,上海还将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同时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在7月择机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上线交易。此前上海已经明确,要把碳金融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
在7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目前全国碳市场相关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赵英民说。
上海是全国最早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和体系的地区,自2013年开市至今,上海碳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7个行业约300家控排企业,吸引近400家投资机构参与交易。截至2021年2月末,上海碳市场现货累计成交量1.5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7.53亿元。
在4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为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接下来上海要努力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远期等产品,支持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金融创新;二是着力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三是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密切跟踪和关注碳中和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碳中和发展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在支持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渠道的绿色产融结合和产业转型的市场平台体系。
4月20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增设了专门服务于绿色产业企业的绿色Q板,以大力吸引和支持属于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所列产业的企业进入市场获得孵化和培育。4月14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还正式上线了碳中和指数,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金融机构聚集、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中超过90%在上海发行,绿色环保企业股权上市融资超过60%发生在上海。
陶昌盛表示,上海还将充分发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绿色发展。
目前,金融业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20年,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166.3亿元,同比增长8.4%。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7.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91.3%,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率资金供给。
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断增强,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外汇、黄金、期货、保险、票据、信托等在内的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达2274.8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55.5%。
陶昌盛表示,“十四五”时期上海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助力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