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政策重在做好跨周期调节,衔接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近期极端天气、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等背景下,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举措之一就是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投资,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抓手,而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之一就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来筹集,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下称“专项债”)。前些年财政部催促地方政府尽快发行专项债,以尽早发挥债券自己稳投资补短板效应。
但基于今年上半年经济稳增长压力不大,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在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要求下,今年财政部不再是催促发债,上半年发债进度明显慢于前两年,而且为了给明年稳投资预留“粮草”,财政部甚至要求地方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年底发行,明年使用。
根据近期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2021 年预算调整方案及1至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今年四川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其中统筹安排今明两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适当预留部分2021 年新增债券额度于12月发行并结转至 2022年使用,确保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称,按相关政策要求,在2022年发债空间逐步收窄后,保持债券资金支出强度和政府投资总体稳定,拟在今年四季度发行160亿元的预留部分,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浙江预算调整方案也表示,拟预留年底用于市县新增专项债务额度506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政府债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吉富星告诉第一财经,各地情况不一样,根据施工季安排,有的省份8月份基本完成了债券发行工作。有的省份能完成全年经济指标,项目可以明年一季度开工,预留新增债券额度相对较多,年底发行明年支出,可以平滑今明两年投资和经济增速。
“地方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年底发、明年用是符合中央要求,这主要是考虑对冲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有关。”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教授告诉第一财经。
近些年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快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务率逼近国际警戒线(100%)。为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背景下,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首次下降,全年限额定在4.47万亿元,比上一年下降2600亿元。专家预计明年地方新增债券额度难以保持前些年快速增长,地方发债空间有限。
财达证券总经理助理胡恒松告诉第一财经,今年专项债额度还是比较大,实践中一些地方为了争取额度而过度包装专项债,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降低。因此将部分债券额度预留到年底发行,明年使用是合适的做法。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8月至12月将有约2.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待发行。7月份在极端天气、疫情冲击等因素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近期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可以起到投资托底作用。
比如华创证券测算本周(8月16日至8月22日)新增专项债待发行规模高达2242亿,将创今年以来单周最大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