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圣诞用品出货高峰期并不好过。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费上涨和“一箱难求”等问题让外贸企业面临着“有生意但没利润”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2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到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全球运力结构性失衡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居于高位、运费高企、运力不足等一直困扰着外贸企业。
高峰表示,运力紧张、运价高企的现象是全球性的。商务部已会同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在增加集装箱供应、提升海运运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地方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航运服务保障,帮助企业降本减损。“我们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举措,做好稳外贸畅通国际物流工作,加强与各贸易伙伴的合作,携手共同应对挑战。”
圣诞用品出货高峰期加重航运瓶颈
根据集装箱运输平台Seaexplorer数据,由于各大洲的港口都面临着运营中断的情况,截至8月24日,超过362艘大型承运船只在港口外停泊。根据IHS Markit的港口绩效数据,截至今年5月,集装箱船等待泊位的时间自2019年以来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北美的恶化情况最为严重,2021年5月北美船舶平均锚泊时间为33小时,而2019年5月平均仅为8小时。
8月原本就是传统货运旺季,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最新发布预测显示,今年8月进入北美的集装箱数量恐创下新纪录,届时集装箱拥堵将继续对海运价格造成传导。
高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我们了解,通常每年6-8月是圣诞用品出货高峰期,但今年考虑到海运滞港风险,海外客户普遍通过线上看货和签单的方式提前下单。部分订单已较往年提早出运、完成交货,还有部分订单由于订舱困难或运费过高,积压在国内仓库,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据第一财经记者26日查阅,根据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与Freightos推出的全球集装箱货运指数(Freightos Baltic Index),原本回落的中国/东南亚-北美西海岸和中国/东南亚-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再次上涨,其中前者价格为17507FEU(40英尺标准集装箱)美元,增加11%,后者价格为19098美元/FEU,上涨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箱难求”是疫情下受阻形成的短期性行为。“箱子出去回不来,问题不在我们这一端,而在另一端,但这也有我们能做的解决办法。”刘向东称,“一个是订单的延迟,可以把订单量平滑化,不能订单一来就履行订单,把短订单变成长订单,这样就有腾挪的时间。”
另外,刘向东建议称,企业也可以开展一些“自救”行为,比如未来可以在海外建立海外仓。“多加一些仓库的话,就可以减少海运的频次。比如说,即使订单没那么多,也可以用大船拉一仓过去,然后先存储起来。一旦来订单,就可以用仓库的货来履约。”他称。
我国今年至今外贸情况良好
8月,中国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在介绍我国外贸运行情况时表示,我国进出口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今年1~7月,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为21.34万亿元、11.66万亿元、9.68万亿元(以人民币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分别增长24.5%、24.5%、24.4%,均为10年来新高,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6%、10.9%、10.2%。
同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至59%,拉高我出口增速14.9个百分点。1-6月,中间品出口同比增长34%,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至50.7%,为全球经贸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刘向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短周期的复苏中”。“比如,之前经济受到了疫情危机的冲击,冲击之后出现了向上的简要的反弹。这种反弹是危机引起的一个短周期波动。如果疫情结束的话,就会回归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去。”他称。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今年以来的高增长得益于许多因素,包括许多“一次性因素”。但这些一次性因素并不会长时间持续,下半年的外贸增长正逐步放缓,明年的外贸形势可能很“严峻”。
王文涛表示,希望这种恢复是逐步缓慢的,最后增长处于合理的区间内。“在宏观政策上加强跨周期调控,使我们经济波动幅度能够在合理区间,防止大起大落对经济增长、市场主体的伤害。”他称。下半年,商务部将主要围绕跨周期的调控,使外贸保持在合理区间,包括稳增长、促创新、保畅通、扩合作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