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外出干活,母亲在家忙家务,哥哥姐姐们在家编织地毯补贴家用,这是不少普通阿富汗家庭生活的剪影。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战争前,如果每天编织上8小时,每人大约可以赚到100阿富汗尼(约合8元人民币)。
阿富汗地毯制作工艺复杂,一张阿富汗地毯需要多名熟练织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辛勤劳作才能完成。所以,地毯通常是阿富汗人家中最为重要的财产之一,不少家庭在逃难时会带上自家的地毯一起走。
同时,地毯制造业也是阿富汗传统支柱性产业,在阿富汗经济中占有重要一席,在最鼎盛时期,地毯出口额占到阿富汗出口总额的40%。
一位家族从事地毯销售的地毯经营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阿富汗地毯逐渐地被中国消费者认可,在他们店的销售量逐年增加。在他看来,阿富汗地毯全程纯手工制作,地毯的图案独特优雅,风格鲜明,易与家居环境匹配是被买家所青睐的原因。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在8月28日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表示,近年来,阿富汗通过“阿中空中货运走廊”,在短期内向中国出口超过3000吨松子,阿富汗藏红花、地毯等特色产品也源源不断运往中国。
“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阿富汗在经济上是联合国定义的“最不发达国家”。历经40多年的战乱,农业、工业、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工业基础几近崩溃,缺少完整工业体系,工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四分之一。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天然气、地毯、干鲜果品、羊毛、棉花等。这其中大多数都是初级产品,只有地毯是例外。
传统的地毯产地主要在阿富汗北部,那里地毯编织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作为波斯地毯流派的分支,阿富汗地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起初,阿富汗地毯是由游牧民族或者是生活在城市附近的半游牧民族编织的,但是到了二十世纪,由于国际市场上对这种地毯趋之若鹜,阿富汗多地都建立起生产地毯的小作坊和工厂。
羊毛是编织阿富汗地毯的主要原料。阿富汗山区阴冷使得羊毛纤维柔软细长,质地高于低海拔的温暖地区。而高质量的阿富汗地毯更选用8至14个月大的羔羊羊毛,制成地毯后手感细腻平滑,有丝质的光泽。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地毯早已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传统阿富汗地毯从纺线、染色到编织全部是纯手工制作,甚至保留了不少13世纪以来的传统手艺,所以阿富汗在对外宣传时,常说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阿富汗地毯。
双重打击
阿富汗地毯业的兴起不仅为广大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大大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成为了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上世纪70年代末,战争下成千上万的织工逃离阿富汗,他们到了邻国巴基斯坦后又重起炉灶。在难民营中,织工不再使用花朵,水壶等传统的图案,而是将他们的经历编入地毯之中,图案包括步枪,坦克和直升飞机等,展现战火纷飞的艰难生活。
这些地毯被外国人发现后,通过转卖或收藏进入国际市场,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追捧,近年来已举办了多个阿富汗“战争地毯”的特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收藏品。
在2001年当时的塔利班政权垮台后,不少织工选择回到阿富汗,重新发展阿富汗地毯业。在鼎盛时期,阿富汗约有100万个地毯作坊,从业人员达600多万人。根据阿富汗中央统计局在2016财年的统计,地毯的出口额一度达到该国出口总额的39.1%。
不过近年来,因为阿富汗国内加工工艺落后,原材料、人工和电力等生产成本上升,阿富汗地毯业萎缩严重。阿富汗不得不输出半成品,在巴基斯坦等国进行深度加工,然后再转运出口。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战争暴发后,给阿富汗地毯业带来了新的打击。陆路边境关闭,航班停运,地毯商无法出口地毯交付国外客户,地毯在货仓中积压。有织工反映,日收入已由100阿富汗尼跌到了仅40阿富汗尼(约合3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