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会上通报,截至目前,全国高风险地区清零,中风险地区下降到3个,“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对高风险工作人员严格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和封闭管理,对高风险环境和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坚决做到闭环管理。要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11308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109500万,覆盖全国总人口的77.6%,完成全程接种的有96972万人。12-17岁人员总体接种进展也是比较顺利的,目前已经接种16228万剂次。
中疾控:中秋、国庆假期不提倡聚集和聚会
在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许多公众也有出行的打算和安排,但是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严峻形势下,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很大。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另外,在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
王华庆提醒,公众在出行之前,去目的地时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市民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大家在出行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及时采取这些措施,是对个人的防护,也是对家人的防护,同时也是对公众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国家卫健委:我国已经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我国即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5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目前,我国已经实现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郑忠伟介绍,灭活疫苗已有3款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并正在国内开展大规模接种。2款获国家药监局同意紧急使用,同时也正在国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进展总体顺利。腺病毒载体疫苗已有1款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上市批准,并正在国内开展大规模接种。3款已获得国家药监局Ⅰ、Ⅱ期临床试验批准,进展总体顺利。重组蛋白疫苗已有1款获国家药监局同意紧急使用,其在国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已收集到足够病例数,正在进行期中分析,预计近期可申请附条件上市。此外,我国还有3款疫苗正在国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5款重组蛋白疫苗正在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进展总体顺利。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有1款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同时正在协调赴境外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核酸疫苗中已有1款mRNA疫苗和1款DNA疫苗获国外Ⅲ期临床试验批准,预计相关研究可于近期启动。
国家卫健委:坚决杜绝将“二码联查”和强制性接种捆绑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各地加快了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节奏。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为了加快疫苗接种,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措施,个别地区对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不允许进入超市、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学生被拒绝入校等情况。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有单位组织人员到外地接种,这些做法违背了接种的原则,也给群众造成了不便。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实行健康码、接种码“二码联查”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也是尽可能有效发现未接种人群,倡导没有禁忌证的人员及时接种疫苗,更好地保护大家的健康。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指导各地用好“二码联查”的措施,坚决杜绝将“二码联查”和强制性接种捆绑。
针对个别地区对未接种新冠疫苗人群,不允许进入超市、医院、车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学生被拒绝入校等情况,吴良有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经专门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对这种现象及时进行纠正,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避免“简单化、一刀切”。
吴良有表示,新冠肺炎是乙类甲管的法定传染病,疫苗接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适龄无禁忌人群要应接尽接,这是公民履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义务。各地应深入细致、尽心尽力、积极稳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护好群众健康权益。
高风险人群“加强针”接种如何开展?国家卫健委回应
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如何开展,郑忠伟表示,加强免疫是严肃的科学问题,实施加强免疫必须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郑忠伟透露,疫苗研发专班在8月2号组织了专家论证会,听取了国药中生、北京科兴中维两家公司汇报了灭活疫苗两剂次免疫后6个月加强免疫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专家组基于以上的科学数据,作出了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原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建议。
郑忠伟介绍,除灭活疫苗外,我国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也开展了加强免疫的相关研究。他表示,在研发单位取得充分的科学数据后,也会组织专家开展相关论证工作。
此外,对于“加强针”接种会不会考虑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序贯免疫研究,郑忠伟表示,必须在依法合规、尊重科学这两个原则下开展。8月2号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明确建议支持开展序贯免疫研究和试点工作。目前,我国的一些研发机构也在国内外开展相关的序贯免疫研究工作,只有在获得足够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或者说是有效性的科学数据后,才可以对大规模人群序贯免疫工作提出专家建议。
国家卫健委:推进全国免疫规划信息互联互通,提高跨区域接种便利性
近期,有网民反映,因工作学习等原因,人员跨区域流动性比较大,在户籍地接种的疫苗能查到疫苗接种记录,但到了工作地或学校所在地查不到接种记录,出行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疫苗接种数据如何跨省共享?
吴良有回应称,为了提高流动人员跨区域接种疫苗的便利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协调配合,做好疫苗跨地区接种信息管理工作,要求接种单位在完成接种后及时为接种者提供预防接种凭证,群众可根据接种凭证完成续种。同时积极推进全国免疫规划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着力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扫除数据交换的障碍,为各地将接种信息统一纳入健康码管理提供方便。
吴良有表示,下一步,对于目前尚未实现接种信息跨省互联互通的地区,公众仍需在接种后续剂次疫苗时提供接种单位出具的纸质版凭证,按照纸质凭证的记录接种后续剂次的疫苗。
过敏能不能接种疫苗?接种后出现过敏是异常反应吗?中疾控专家回应
针对公众关心的有过敏史能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等问题,王华庆回应,关于疫苗接种过敏的禁忌,《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规定了两点,一是对疫苗成分过敏;二是过去打新冠疫苗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的。有这两种过敏情况是不能够接种疫苗的。平时经常出现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化妆品过敏、螨虫过敏的人群,通常情况下是可以接种疫苗的。
王华庆介绍,怀疑出现过敏跟接种疫苗有关系,也需要确定是一般反应还是异常反应。各地都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组,会根据疫苗的特性、受种者的临床表现和既往史、诊治过程以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是不是由疫苗接种引起的过敏性反应。
在发布会会上,郑忠伟表示,我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都有明确的效果,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的效果。总体来看,新冠病毒的变异到目前为止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异。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各种变异株仍然是有效的。
灭活疫苗针对德尔塔变异株保护力如何?我国针对变异株的研发取得了哪些进展?
郑忠伟介绍,任何疫苗对传染病的保护效果都不可能做到100%,对于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各类新冠疫苗也是一样的。
其次,接种疫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中和抗体的水平会逐渐下降,这也是疫苗接种的一种常态。但是,免疫记忆会长时间的存在。也就是说,全程接种疫苗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记住病毒这个敌人,一旦真的发生了感染病毒的情况,即使中和抗体的水平较原来已经明显下降了,人体也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毒迅速清除,从而降低再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而且还能有效地防止病情往重症或者危重症变化。
第三,我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当前主要是灭活疫苗,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较大规模人群的接种,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的疫苗,均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对感染后的再传播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即便是在当下,病毒变异株,特别是德尔塔株广泛流行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对变异株来说,郑忠伟强调,我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都有明确的效果,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的效果。总体来看,新冠病毒的变异到目前为止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异。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对各种变异株仍然是有效的。
郑忠伟表示,我国已经在开展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研发的一系列工作。一是我国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开展了Gamma株和Delta株的灭活疫苗研究,目前临床前的研究已经完成了,部分单位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了临床试验的申报资料。
二是开展了针对不同变异株的广谱或多价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部分单位也已经向药品审评中心滚动提交临床试验的申报资料。
三是开展了针对Beta株、Delta株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发工作,部分单位也已经完成了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实验,正在准备申报临床试验。。
郑忠伟表示,有了这些准备,即使将来万一发生了病毒严重变异,完全逃脱目前生产的疫苗的预防作用,也能够迅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新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