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2025年为何要实现这四项指标?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出答案

时间:2021-09-30 13:44:00 | 来源:第一财经

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的更高水平创造、更高效益运用提出迫切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纲要提出,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

在9月30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这四个指标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申长雨表示,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25年达到13%,体现的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专门的核算和发布机制。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1.46万亿元,占GDP比重为11.6%,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是指当年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体现了版权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2019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为7.3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7.39%。

第三,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表征了我国对国外知识产权的利用程度和我国知识产权的出口竞争力。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额为3194.4亿元,呈现出“出口进口同步增长、出口增速更胜一筹”的局面。

最后,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2件。这里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还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2020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3件。

“这四项指标都非常重要,也都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但是要顺利实现也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申长雨说。

当前,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20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提升2位上升到第12位。在分项指标中,中国的优势主要在于国内市场规模、专利商标申请、创意产品出口、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特别是知识传播这一大类指标进步明显,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进步,表明中国正逐步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在2021中关村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说,过去十年,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一直在提高,并且仍然是唯一进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持续发展反映了中国几十年来对科学、技术和教育投入的承诺,也反映了中国在构建现代有效的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方面取得的进展。邓鸿森表示,在日益由知识产权、数据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定义的全球经济中——这些资产也正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资产。

申长雨在今天的会上也提到,在另一些指标上,我们的表现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努力。

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计算机技术占比9.2%,数字通信技术占比8.3%,医疗技术占比6.6%,反映出高新技术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告诉第一财经,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还有不足。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不仅要有数量上的优势,还需在一些关键领域有优势。这次纲要提到“改革驱动,质量引领”,将让优秀知识产权获得更有力的保护。“未来知识产权的质量发展将是核心,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全社会对优秀知识产权尊重的态度,全面推动和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杨勇说。

申长雨称,下一步,将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为牵引,继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特别是要聚焦创新环境营造、科技开放合作、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