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AMRO专家:“东盟+3”通往复苏之路是由疫苗铺成的

时间:2021-10-07 19:44:41 | 来源:第一财经

后疫情时代,亚太地区的经济复苏步伐并不如想象中乐观。

7日,“东盟+中日韩”(下称“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发布年度旗舰报告《2021年东盟+3区域经济展望》(ARYO)的更新报告,称由于新冠“德尔塔”毒株对经济活动产生干扰,AMRO将“东盟+3”经济体2021年的增长预测下调至增长6.1%,低于此前预测的6.7%。

不过,由于该区域正快速展开疫苗接种工作,AMRO认为人们有理由保持谨慎乐观。快速的疫苗接种,加上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正在助长乐观情绪。

AMRO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Hoe Ee Khor)称:“通往复苏的道路是由疫苗铺成的。”他称,随着区域中大多数经济体有望在2022年初实现其疫苗接种目标,预计“东盟+3”地区明年将增长5.0%,略好于今年3月的预测。

报告认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应继续支持复苏,并尽量减少失业带来的创伤效应,同时促进向新数字经济的过渡。而且,任何政策支持的退出都需要循序渐进,并得到良好的沟通,以避免出现断崖效应。

图片来源:AMRO《2021年东盟+3区域经济展望》报告

预计明年“东盟+3”经济体都将录得强劲增长

AMRO报告显示,2020年出现持平增长后,该地区预计在2021年增长6.1%,低于今年早些时候预测的6.7%。但“东盟+3”经济体复苏势头正变强劲,预计明年将增长5.0%,2022年的通货膨胀率将从今年的2.4%上升到2.9%。

其中,东盟地区2021年的经济增速预测从3月的4.1%放缓至10月的2.7%,新加坡将是东盟十国中增速最快的经济体,达6.3%,缅甸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则将萎缩近五分之一。中日韩今年平均增速从7.2%下调至6.9%,其中中国增速为“东盟+3”中最快,预测为8.2%。

报告称,未来,以中国为首的中日韩经济体将继续推动区域复苏。然而,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东盟次区域的增长预计将慢得多。但大多数区域内经济体预计将在2022年初实现其疫苗接种目标,AMRO预估,几乎所有“东盟+3”经济体明年都将录得更强劲的增长。

贸易方面,2020年底“东盟+3”经济体出口出现强劲反弹,这一势头在2021年上半年保持良好,但随后有所软化。报告指出,商品货物出口的复苏速度持续超过服务贸易,这是由于主要贸易伙伴需求加强,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2021年2月至4月期间,本地区总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了至少30%,这主要是受到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稳健的出口表现支撑。全球对电子、计算机和零部件以及汽车的强劲需求,也对出口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由于“德尔塔”毒株引发了新一轮限制措施,这一势头在5月份开始减弱。

报告认为,疫情后美国井喷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峰。本地区的一些出口商正在与投入品短缺(如半导体)、物流瓶颈、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暴涨作斗争。高频航运数据显示,今年8月,该地区主要港口的货船数量和货运量急剧下降,而集装箱船在港口停留时间明显延长。不过,进口货物量一直很有弹性。鉴于出口的高进口强度(即进口商品再被出口时的增值程度很高),这表明“东盟+3”的出口商仍然相当乐观。

服务贸易方面,报告称,本地区服务出口的全面复苏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际旅行重新开放的时间和规模。而这一问题又将主要取决于疫苗接种的进展,以及每个经济体对新冠感染的风险容忍度。

复苏之路

报告指出,“东盟+3”地区正在适应和学习如何在更不确定的环境中运作。这场疫情改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加速了数字化,并导致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公司类型的出现。制造业的景气度持续高于去年的低谷,全球对电子、汽车和消费产品需求的强劲转机,这将使该地区的制造业出口受益,并支持复苏。近几个月来,随着大多数国家的感染率下降,流动性指标也有所回升,这对未来的消费是个好兆头。

报告称,疫情对该地区的不利影响已经通过巨大规模的政策行动得到缓解,一些复苏良好的经济体已经开始缩减相关措施。但是,报告称,鉴于病毒不断变异为更具传染性和可能更具疫苗抗性的变种,政策反应也需要像病毒一样灵活和快速变化。过早或错误地撤销财政支持措施都有可能引发悬崖效应。

“缩减疫情援助措施将是‘东盟+3’在2022年需要做的平衡。”AMRO金融监督和区域监督集团负责人Li Lian Ong警告说,“退出太快有可能使该地区的复苏脱轨;退出太慢有可能支持不可持续的企业和部门,给财政带来巨大损失。”

报告认为,任何支持政策的退出,都需要在保留剩余的政策空间和支持反弹之间做好平衡。而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成功的疫苗接种运动、更强大的医疗保健系统以及劳动力和产业的转型。疫情还暴露了一些部门和企业、部分人口和个别经济体之间的复苏不平衡,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导致持久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