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海运回暖带动造船市场强势复苏,成交量将创八年来新高

时间:2021-10-13 16:44:01 | 来源:第一财经

“今年以来的海运市场强势复苏,也带动了国际造船市场整体走强,预计全年的成交量有望达到2013年之后的新高。”

在今日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下称“2021海事会展”)说明会上,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对今年以来的造船市场进行了上述总结。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领先

今年以来,尽管疫情仍在影响全球贸易,但海运业却因为供需的不平衡逆势复苏,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创十三年来新高,集装箱航运价格更是一路暴涨,去年上海到美西的20英尺标准集装箱价格在1000美元左右,如今价格已经翻了几倍,最高时达19000美元。

“克拉克森公司预计,全年海运贸易增速将超过4%,”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在会上指出,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快速回暖,造船市场也强势复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球累计承接新船订单量为3239万修正总吨,与去年同期的1221万修正总吨相比增加了165%,其中中国在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上均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统计,1~8月,我国造船完工26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0%。承接新船订单491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7.2%。8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1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6.0%,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8.6%,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4%、51.8%和46.5%。

“中国造船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主要指标排名继续领先,”李彦庆进一步指出,今年1-9月,世界造船三大指标排在前10的造船集团中,新接订单中国有5席,完工交付中国有4席,手持订单中国有4席,其中中船集团均排在第一位,截至今年9月底经营承接各类船舶海工生效项目338艘,2336.3万载重吨,订单金额1135.8亿元。

碳减排法规加速船舶换新

不过,李彦庆也指出,尽管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快速增长,但整个行业也面临来自各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陆续确立的挑战。

航运业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运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在全球货物运输中约90%是通过海运完成的,因此,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航运业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环境法规不断加码,包括Tier III、压载水公约以及限硫令等陆续实施,同时环保立法逐渐加快,在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框架下,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CII)等指标已明确自2023年开始生效,更多新要求将陆续出台。

“国际海事规则正逐步成为推动新造船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国际规则已经指导了国际造船市场的方向,”李彦庆告诉记者,碳减排法规的要求将加速船舶换新,碳减排的要求也将催化特定船型的发展,比如采用双燃料等绿色动力的商业船舶占比在逐年提升,已经从2016年的不到5%,攀升到目前的超过30%。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国航运造船业都在加速研发LNG、氨气、甲醇和氢等替代燃料在船舶上的使用,有关机构预测,低碳船舶将从2025年的51%上升到2035年的75%;无碳船舶将在2030年实现商用化,2040年将占全部船舶的70%。

“航运业脱碳是大势所趋,更多的清洁燃料选择,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低碳、零碳排放相关技术将成为海事业的重点研发方向,”邢文华预计,今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也为中国船舶工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在2021海事会展上,包括双燃料发动机、燃料电池、清洁燃料技术等绿色环保及新产品、新技术也将亮相,多家行业巨头将展示其在低碳乃至无碳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船用LNG供气系统(FGSS)、压载水处理系统、脱硫装置等环保产品也将是各大相关企业的展示重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