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境外投资机构持续加仓中国的重要推动因素。”10月22日,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区域行政总裁(中国及日本)张晓蕾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
张晓蕾称,境外投资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以国债为例,今年境外投资者是中国国债最主要的增量买家。根据渣打的数据,2021年前7个月,中国国债净增发行量的80%以上为境外投资者购买。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持续扩大,离岸人民币的用途正在不断丰富。
张晓蕾认为,在持续金融开放的过程中,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6个具体目标中包括打造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国际金融人才高地、金融营商环境高地。
为深化推进“十四五”时期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张晓蕾认为,应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张晓蕾提出,培育一个更完善的离岸人民币回购市场。“一个有效的回购市场有助于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得到更高效的再配置,并帮助缓解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是中国人民银行与离岸央行机构现有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有效补充。”
她表示,上海可以利用现有上交所境内回购产品的经验优势,发展针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开拓面向海外投资人的交易所回购市场。
此外,张晓蕾还建议高质量发行人(比如财政部,甚至上海市政府)更多、更常规地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
当市场的基准债券供应充足时,市场可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容纳更多的企业债发行。同时,支持企业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为企业提供成本合理的人民币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
在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上海拥有较完备的金融市场平台,为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和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绿色信贷、债券、信托、碳金融、资产证券化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集聚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专业机构,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盘活绿色资产。
张晓蕾认为,上海应加速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扩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与碳交易的联动;加强绿色数据的收集、应用、认证、监控并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建立绿色金融数据库等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境内外绿色金融合作,在绿色投融资方面丰富境内外绿色基础资产,引入国际资本,对接不断增长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提升上海在全球资金配置中的地位,张晓蕾表示,应吸引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
一方面,完善相应法规政策,扩展资金运作与管理的范畴,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例如对跨国企业财资中心的认定包括外资企业也包括中资企业;另一方面,协同地方及国家财税部门,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安排。短期内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当地财政局对符合条件的区域财资中心进行税收返还。
此外,在特定区域内,对财资中心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试点,放宽跨境资金池门槛、额度、资金来源,以及使用限制,在跨境资金收付的自由度和便利度方面达到国际通行水平。
“希望上海能够帮助国际金融机构推动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准入,例如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业务、国债期货等,从而使国际机构能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张晓蕾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