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控温要达到“1.5摄氏度目标”?为何要屡次提到1000亿美元?COP26上,存在着这两个关键的数字。
1.5摄氏度
2018年,IPCC在报告中指出,通过将全球气温的升幅控制在相较工业化前水平的1.5摄氏度内可以避免最恶劣的气候影响,并保持宜居气候。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1.06~1.26摄氏度,这意味着即使当前的减排承诺全部实现,全球气温仍可能在本世纪升高2.7摄氏度,古特雷斯将这一前景称为“气候灾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最新发布的《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尽管全球不断提升气候雄心和“净零”承诺,但各国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总量仍旧比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限定的化石燃料生产量高出一倍还多。
报告还发现,世界各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比实现全球1.5℃温控目标所要求的生产水平高出约110%,比实现2℃温控目标所要求的生产水平高出45%。这一生产差距与之前的评估相比,基本保持不变。
为此,在COP26上,如希望达到温控1.5摄氏度的目标,各方需大幅更新减排雄心。
1000亿美元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曾承诺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后者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但10多年过去,发达国家仍迟迟未能履行这一承诺,根据计算,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气候融资总额约为800亿美元,同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即便是第一笔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还有200亿美元缺口。
为此,气候融资将是COP26期间讨论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20国集团(G20)
G20由19个国家和欧盟组成,代表了世界上大多数最大的经济体,也是联合国此次敦促减排的重点目标。古特雷斯多次呼吁,气候行动必须由G20牵头,这些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90%左右,占国际贸易的75%至80%,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G20在COP26期间的承诺对于遏制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
大会看点(主席国活动):
11月1日~2日:全球领导人峰会 (各国领导人发表讲话)
11月3日:融资日
11月4日:能源日
11月5日:青年和公众赋能日
11月6日:自然日
11月8日:适应、损失和损害日
11月9日:性别日及科学和创新日
11月10日:交通日
11月11日:城市、区域和建筑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