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购买海外进口产品相比,购买国内产品更加绿色低碳吗?
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和全球经贸新格局”分论坛上,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的一个设问,把“做全球生意与绿色低碳发展如何兼容”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期间,进博会上这场应景的论坛,汇集了全球的企业巨头,就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来了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
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行动
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综合性资源企业,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是必和必拓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中国企业已成为必和必拓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必和必拓矿山设备和服务的重要供应商。在全球的低碳转型道路上,必和必拓可以在三个重要领域作出贡献:
第一,负责任的采购,必和必拓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采购和物流的全流程,严格把控包括海运在内的原料和成品运输供应链的环境绩效;第二,企业生产流程尽职管理,以确保所有矿区以负责任的方式开采矿产,达成国际市场对产品来源可持续性的期许;第三,产品延伸责任,企业将积极协助价值链下游各方提升可持续发展绩效。
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百事公司也彻底改变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百事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集团事务官罗伯特·阿泽维多提出,百事聚焦三大支柱,即积极农业、积极价值链和积极选择。具体而言,公司会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采购作物和原料,保证土壤更健康,实现碳固存,改善生物多样性,以及壮大农业产业。同时,在制造产品时采用积极价值链,从而实现可循环,且具有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比如我们的净零排放项目,在郑州的百事工厂可以让水的使用率减少40%,每年节省120万吨水”。最后,还要发扬品牌优势,激励人们为自己、为地球做出更佳的选择。
路威酩轩集团董事成员、形象与环境总监安托万·阿尔诺则重新诠释了“创意”和“奢侈品”的意涵。他认为,创意循环意味着从有机生物原料、回收的旧物或替代品材料中获取灵感和设计新产品,同时,生产产品要限制水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通过赋予产品二次甚至第三次生命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所谓新奢侈品,就是把曾经从大自然借来的东西归还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在产品吸引力和尊重大自然之间寻求平衡,成为了奢侈品的战略支柱。
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冲突
在3M公司董事长迈克·罗曼看来,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冲突。企业完全可以在服务全球客户的同时,保持供应链的精益。3M公司就致力于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减少对环境影响。比如,他们在全球所有的运营场所减少水和塑料的使用,落实由技术创新驱动的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
米其林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伟书杰认为,绿色低碳发展首先会影响到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同时也涉及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甚至到产品的使用以及生命周期之后的管理,因此从制造、使用到回收的这一全流程,需要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将带来新的机会。这将导致两个趋势,包括供应链的本地化,以及企业在使用更多新技术和绿色商业模式上的意愿将不断增强。对米其林而言,公司将进行更大程度的本地化生产,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保证供应链的绿色品质。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企业要盈利,要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还要做到环保,在进出口方面也是一样。他分享的低碳实践中,同样提到了本地化生产,“宝马销售到中国市场的车都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的”。另外,在进口环节,宝马还利用中欧班列这样更为绿色的国际运输方式,降低碳排放。
除了技术突破外还有什么挑战?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李平在论坛上坦言,“双碳”目标是对企业乃至对全人类的挑战,绿色发展只是必要的手段。
“最近大家都碰到一个现成的事例,全球出现了电荒、煤荒、天然气荒,也就是说绿色发展愿景和现有生产结构的调整出现了矛盾。”李平表示,对企业而言,绿色发展中的供应链、生产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原来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支撑;与此同时,目前全球形势变化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将会造成整个全球化分工的变革,所以企业必须要适应新的变化,这也是一个挑战。
李平提出,宁德时代所在行业(储能电池),从客观来讲,本身就是绿色发展中关键的技术手段,然而,电池制造85%的碳排放是在供应链端,因此企业接下去集中全力要做的是技术上的突破和研发,包括直线制造,以帮助供应链实现低碳,进而实现最终的零碳生产模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宁德时代正在对供应系统进行绿色探索和布局,尽可能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制造,比如,在老的生产基地大规模引入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同时在选择新的生产制造基地时,对于当地是否有可持续的能源共赢、是否有适应低碳经营的环境、能否建立真正的回收体系等进行统筹考虑。
“解决了回收过程中的生产能源,就能大规模降低生产电池所用原料的碳足迹。”李平坦言,在形成了大量技术突破和经验之外,企业遇到的一大挑战还在于新的全球化,比如怎么把中国的经验和技术成果复制到全球,从而为全球新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在论坛上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企业需要做好出口目的国的多样化,不要把出口的目的地简单地瞄准在欧美市场,要更多地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的市场。
第二,进口规模需要多样化。企业不仅要进口高规格、高质量的最终品,同时也要进口高质量的中间品,进口产品包含了绿色内涵,对消费者也意味着绿色友好,因此,中间品同样也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要求。
第三,从服务贸易角度而言,中国的服务贸易要继续做到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可用9个字概括,“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目前,服务贸易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果从旅游、运输、教育等多个方面考虑绿色内涵,也将形成自己的特色。
第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要对不同目的国进行不同的考虑。从出口、进口、服务贸易再到投资、“一带一路”的建设乃至区域经贸合作,都要融入绿色理念,让绿色发展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成为向国际规则、国际市场进军的应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