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11月5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提及,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强对绿色金融保障和支持的力度,通过设定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激励机制,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持续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同时,陈雨露也表示,人民银行重视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在开展对于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压力测试,将逐步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自身的环境与气候风险。
日前发布的《外滩绿色金融报告》提及,目前全球大概有20家央行或监管机构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气候压力测试,荷兰央行是2018年首个开展此类压力测试的央行,欧央行在今年9月公布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结果,中国央行则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各国的测试结果均显示,气候变化将难以避免地导致金融机构成本上升,及早推动绿色转型将有助于减少气候变化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冲击,从而降低金融稳定风险。
例如,工商银行针对火电和水泥行业开展的气候压力测试显示,环保标准提高将对火电和水泥行业带来成本压力,给中小企带来一定信用风险;建设银行对化工行业和火电行业开展的专项压力测试表明,化工行业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总体可控,火电业客户财务状况受碳交易因素的影响较明显,但风险可控。
此外,陈雨露还称,“高碳的投融资活动向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有的绿色金融体系还不能充分覆盖整个转型金融活动。应该深入地研究如何界定转型金融的标准、披露要求、激励机制等。在现有的绿色金融框架中,逐步地纳入转型金融相关的投融资安排。”
中国也将继续主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协调。陈雨露表示,“昨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由人民银行与欧委会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国际可持续金融合作平台(IPSF)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标准》,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尤其对于促进跨境绿色资本流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人民银行作为联合主席,牵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制定的第一个《G20可持续金融发展路线图》,已写入今年G20领导人峰会宣言。“它将为未来数年全球绿色金融国际协调提供重要指引。预计2022年,各方将重点讨论转型金融等相关议题。”他称。
陈雨露还提及,中国还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通过绿色金融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绿色与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