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重要来源之一的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技术已渐成体系。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等专家日前表示,当前应合理确定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强化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考核体系建设。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交通运输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21年度)》已向社会公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度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的公布,有助于推进交通运输节能降碳,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交通运输是空气污染和碳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4%。中外多家机构预计,未来几年,交通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将大幅增长。
周伟介绍,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占比低、增速快、减排潜力大的特点。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公路运输占其中近九成。“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7.5%。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定期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并在节能减排项目中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如港口码头“油改电”技术应用率超过95%;截至目前,全国ETC用户已超过2亿人,高速公路客车ETC平均使用率在70%左右,货车ETC平均使用率在35%左右,全国日均可节约燃油约1100吨,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2.59吨、碳氢化合物排放约8.64吨,一氧化碳排放约300吨。
交通运输部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建成4个绿色交通省、27个绿色交通城市,20条绿色公路、11个绿色港口等节能减排项目,年度产生节能量达到63.1万吨标准煤、年度替代燃油213.3万吨标准油,助力完成行业节能减排目标,推动交通节能低碳技术获得广泛应用。
交通运输行业对于节能低碳技术需求旺盛。摄影/章轲
国家“双碳”目标提出后,交通运输行业对于节能低碳技术需求旺盛。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介绍,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低碳涉及车辆和船舶运输、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节能驾驶等众多领域。
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推荐的一项节能低碳驾驶技术案例为例,结合汽车发动机及整车燃料消耗量试验,从驾驶操作、车辆维护、车型选择三个方面提出节能驾驶技术标准,使汽车驾驶更规范、更标准、更节能低碳。测算数据显示,推广期间,共培训驾驶员2万余人,年节能量/替代燃料量达到24190标煤当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60306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日前已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我国移动出行领域首个碳减排团体标准。该标准由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嘀嗒出行)、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编制。
“目前,我国缺少顺风车合乘出行项目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国际上也无先例。”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李洪林说。嘀嗒出行副总裁李金龙也表示,技术规范的出台,不仅能够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也能通过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行动方案要求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引导航空企业加强智慧运行,实现系统化节能降碳等。
周伟表示,交通运输行业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源的监测体系和排放清单,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合理确定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重点谋划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强化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考核体系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