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落地。12月3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宣布,无法履行2.6亿美元债务担保义务。
晚间,广东省人民政府约谈恒大实控人许家印。同时,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组,督促推进企业风险处置工作,督促切实加强内控管理,维护正常经营。
随后,央行对于广东省向恒大派出工作组表示支持,并称“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央行表示,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个案现象。我们相信境内外监管部门会依法公平公正地处理相关事宜。”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晚间对此表示,恒大集团全部债务中金融债务占比约三分之一,结构比较分散,其金融投资数额很小。因此,这不会对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该发言人还表示,中国金融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开放取向不会有任何改变。
针对恒大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晚间表示,目前A股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交易所债券市场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涉房上市公司、债券发行人经营财务指标总体健康,恒大集团风险事件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外溢影响可控。
积极争取境外重组
中国恒大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要求公司履行一项金额为2.6亿美元担保义务的通知,“在本集团未能履行担保或其他财务责任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债务加速到期”。
同时,恒大还表示,自2021年9月份以来,集团积极与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评估公司的资本架构及流动性情况,探索所有可行方案,并与境外债权人保持持续沟通。
“鉴于目前的流动性情况,集团不确定是否拥有充足资金继续履行财务责任。集团会统筹考虑其整体财务状况,尊重全体利益相关方,秉承公平性、法制化原则,将积极与境外债权人沟通,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制定可行的境外重组方案。 ”恒大称。
央行晚间表示,恒大集团出现风险主要源于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扩张。境外美元债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投资人较为成熟、甄别能力较强,对于相关问题的处理也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和程序。
“中国始终坚持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稳妥有序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有关部门将继续保持与境外市场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敦促境外发债企业及其股东,严格遵守市场纪律和规则,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好自身的债务问题,积极履行法定偿债义务。”央行表示,对于企业汇出资金偿付及回购境外债券的,有关部门将在现行政策框架下提供支持和便利。
“实际上,自从恒大出问题以来,市场上一直在等待恒大违约的具体时点。四季度以来,许家印通过变卖个人资产,多次在最后时点偿还美元债,延迟了违约时点。但过去几个月,随着恒大销售陷入极大困境,依靠高周转回笼资金偿还贷款的路彻底被堵死,个人变卖资产只能延缓违约时点,但违约是早晚的事。”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对第一财经表示,因此这次履约失败可以说是一次“靴子落地”。
在他看来,对高风险房企的个案风险处置是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的。
他表示,“高杠杆-高周转”下,房地产行业债务水平普遍不低,但近年来,有关部门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通过“三条红线”和“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政策,限制房地产企业无序加杠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财务稳健性出现向好趋势。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企业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房地产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积极满足,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财务稳健性出现向好趋势。恒大集团经营管理不善、盲目多元化扩张,最终导致风险爆发,属于个别现象。
国泰君安分析师董琦此前曾发报告提出,恒大事件大背景是2020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带来的房企融资渠道收窄,融资规模持续下降,叠加企业销售回款减少,流动性缺口较大。但是,从企业经营战略、经营能力以及债务结构和存量来看,恒大此次危机有其自身根源。
经营战略方面,首先,多元化的问题。多元化的业务没有给恒大带来健康的现金流,大部分业务都处于亏损状态。其次,扩张过于激进。
实际上,由于业务激进扩张,截至目前,恒大负债约2万亿。
经营能力方面,周转速度的问题,高负债率和高周转天数造成巨大的现金流和负债压力。其次,去化能力的问题,促销效果持续下降,常规销售能力无法应对自身的高库存难题。
债务结构和存量方面,恒大集团“三道红线”全部“踩线”,财务风险很高、偿债压力很大,且面临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自恒大事件爆发以来,业内对上述问题十分关注,而对于恒大可能出现的境内外债务违约也一直有所预期。
在李宗光看来,除多元化扩张造成问题之外,恒大突破底线加杠杆也是其爆发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高杠杆-高周转’是目前房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但恒大杠杆程度之高,加杠杆手法之多,还是令人瞠目结舌。尽管表内贷款不高,但通过信托等表外贷款、上下游供应商欠款、恒大财富高息产品揽储等手段,将杠杆做到了极致。”李宗光说,近年来,恒大转向造车,通过举债数百亿元大肆买买买,造车是极度烧钱的游戏,这或许也成为了压垮恒大的最后一根稻草。
监管层支持房企合理融资
恒大事件爆发之后,业内对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有一定忧虑。不过,根据监管层最新表态,房地产合理发债融资仍将得到支持。
央行晚间表示,短期个别房企出现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近期,境内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中资房企开始回购境外债券,部分投资人也开始买入中资房企美元债券。
证监会也表示,恒大集团事件属于个案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发展,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坚守主业、经营稳健。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保持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正常融资,促进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一财经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证监会还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资金可用于出险企业项目的兼并收购,近期,已有大型优质企业启动相关债券发行工作。同时,将积极发展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探索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保障性住房等租赁住房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转型。
同时,金融市场也将继续为房地产提供融资渠道,积极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实际上,早在10月20日,刘鹤副总理就曾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
而今年10月以来,房地产风险整体也呈现出下降趋势。有机构首席地产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表示,可以看到,近期一些房企在采取自救措施,而且除债务硬约束的企业外,10月份以来房企整体债务风险是在减小的,包括阳光城、中国奥园等都在做债务重组或延展。
“能重组就是好事,说明债权人是同意解决问题的。”该分析师说。
李宗光也观察到,恒大事件出现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非理性的声音,认为国家要抛弃房地产行业了,民营开发商要逐步被清理出去,被国资替代。
“实际上,恒大的问题更多地是个体性问题,过度冒险失败后,应按市场经济原则承担损失,付出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民营地产商的否定,只要稳健经营、聚焦主业,是不应过度担心的。所谓国资趁火打劫,趁机低价取代民营资本,更是不可能的。”他分析称,实际上,国有开发企业受到“三条红线”限制,很难做大资产负债表。对于大部分国资而言,问题开发商更多是烫手山芋,而非优质资产。
在他看来,对于房地产行业不应完全否定,或把它和实体经济对立起来,绝对化地看待问题。“房地产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使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质的飞跃。”他说,而且,行业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大部分也都是实体经济。
银保监会晚间还表示,将在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的前提下,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金融服务。
“现阶段,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银保监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