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市场上有呼声建议对现有的各类投资渠道进行整合,统一规则,实现制度型开放,更好地发挥QFII/RQFII、‘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的作用。在此,香港可帮助完善各项金融市场联通机制,助力资本项目开放的探索。”12月9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展望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说。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朱隽指出,如果以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算,取得这些成绩只用了10余年的时间。从发展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每一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阶段是国际金融危机前,人民币区域化初现端倪;第二阶段是2009~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大幅提速,并成功加入SDR篮子;第三阶段是2015年之后人民币国际化重点转向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并不断完善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
在谈及对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展望时,朱隽表示,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市场接受程度,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发挥离岸市场的作用。香港离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香港具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提供了丰富的人民币产品和投资渠道,满足了国际投资者配置和管理人民币资产的需求。香港也是最主要的离岸人民币的清算中心,超过7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经香港完成,为其他离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可进一步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和工具,继续发展点心债市场,探索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发行与交易,完善人民币风险对冲工具。这有利于提升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吸引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二是,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一定程度的资本项目开放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对资本项目开放的要求也就越高。要继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就不能回避资本项目开放。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市场上有改善营商环境的呼声,包括内地的金融法律与国际通行的法律规则接轨,主要国际会计准则得到内地市场的认可,税收政策能够明确免税细则,提高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我们充分关注到这些关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完善营商环境。”朱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