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银行暂停智能投顾背后:基金投顾监管加码,还有规范文件或陆续出台

时间:2021-12-14 16:44:16 | 来源:第一财经

基金投顾监管趋严,多家银行传统投顾业务进入调整期。近日,包括招商银行“摩羯智投”在内的多家银行智能投顾产品暂停买入,原因多为“规范改造”。进入11月以来,监管部门连续出台多个规范文件,对基金投顾业务作出严格界定和约束,其中明确非持牌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并对基金投顾机构提出多个展业要求,两项的最后期限分别为2022年6月和2021年年底。有招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表示,摩羯智投这项服务已经在监管要求下取消,大概率不会再上线。

而另一边,获得试点资质的3家银行基金投顾业务迟迟没有进展。就在一周前,有消息称其中2家银行已经暂缓推进。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鉴于双层监管的约束,3家银行距离展业还有较大距离,叠加近期规范文件陆续出台,银行的基金投顾业务能否顺利展业还是未知数。“据了解,接下来几个月应该还会有一系列相关文件陆续出台,有些可能还在起草过程中。”有投顾行业人士表示,未来基金投顾监管规则会越来越明晰,银行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要从追求规模的代销卖方思维,转向追求投资收益的买方投顾思维。

规范文件密集出台,多家银行暂停智能投顾业务

“摩羯智投确实已经被叫停了,监管不允许这么做。”12月13日,有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这款由机器人而非人为操作的投顾服务功能已经关闭,而且大概率不会再开放,如果需要基金配置建议,可以电话联系顾问或到营业网点进行详细咨询。按照招商银行APP页面提示,该行正在对摩羯智投进行规范改造,将暂停购买功能,但原持仓客户的赎回和调仓交易不受影响。该行同时强调,摩羯智投后续存在不能持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中最早推出的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自2016年上线以来已经累计服务20万用户,累计销售规模超过140亿元。按照官方介绍,摩羯智投是运用模型加机器学习算法的方式,优选基金组合、适时动态调整,向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匹配的基金组合。尽管相比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占比较小,但因为能帮用户解决选“基”困难、一键跟投、动态调整等,智能投顾业务逐渐成为银行和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青睐的营销方向。

但几乎在招商银行暂停摩羯智投服务的同时,还有多家银行暂停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业务。其中,工商银行因“规范改造”于12月4日暂停了“AI投”(包括AI智投、AI指数、AI策略)的申购,但赎回与调仓交易不受影响;农业银行的“农银智投”、中信银行的“信智投”、广发银行的“广发智投”、江苏银行的“阿尔法智投”等也发出类似公告,其中“广发智投”功能页面显示:“应近期监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要求,即日起暂停基金组合的买入功能。”

所谓智能投顾,通俗理解为“机器人理财”,即平台帮助客户进行基金组合配置、发出调仓建议指令,但最终仍需要客户亲自操作,属于建议型投顾范畴。随着国内首个真正具有代客理财、全权委托性质的投顾业务——基金投顾试点陆续展开,监管对二者的界定和规范不断完善。不仅是银行,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也进入“调整期”,以蚂蚁基金为例,支付宝平台的基金“精选组合”页面已发出暂停买入提醒,理由同样为“应近期监管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要求”。

今年11月以来,监管部门多次下发基金投顾规范文件,其中,京沪粤三地证监局11月初向辖区内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下发的《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提出,基金投顾业务开展主体为基金销售机构,标的基金为基金销售机构代销产品,服务对象限于机构自身的基金销售客户,不得就提供基金投资建议与客户单独签订合同,不得单独收取基金投资建议费用。《通知》还强调,不具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也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提供调仓建议。这也意味着,未来基金投顾牌照将决定“顾问资格”。

按照《通知》要求,各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包括不得展示或上线新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已上线的基金投资组合策略不得新增客户,不得允许存量客户追加组合策略投资,并以显著方式提示存量客户规范整改和不能持续提供服务的风险。其中,基金投顾持牌机构应在今年12月31日前将存量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规范为符合2019年10月的试点工作通知要求。非持牌机构则应在2022年6月30日前,将存量业务向符合规定的方向整改。

代销与投顾隔离,卖方向买方思维转变

自2019年10月首批试点机构获批以来,获得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机构已达60家,其中有25家基金公司、29家证券公司,另有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银行各3家。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作为第一批获批机构在2020年2月拿到试点资格,也是目前仅有的3家获批银行,至今已近两年时间。据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相比陆续开始展业的试点券商,银行因为面临主体(银保监会)、业务(证监会)的双重监管,不仅迟迟尚未新增获批机构,拿到试点资格的3家银行准备工作推进也一直较为缓慢,最近的一系列监管细则更是增添不少合规压力。

“以前是各类机构提供投资建议,但现在有基金投顾牌照了,证监会要把全权委托的投顾和建议型投顾都纳入监管,银行传统的智能投顾业务显然是不符合新规的类型。”有基金投顾行业从业人士分析,即使拿到基金投顾试点牌照的机构,也要先将存量业务做到合规,不仅是银行也包括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等,且两业务整改与展业并不冲突。以蚂蚁基金为例,其暂停“精选组合”投顾服务并未影响开展基金投顾业务,该平台“投顾管家”业务已经接入13家机构,稳健型、均衡型以及高收益型合计40个基金投顾策略。

“银行代销基金赚钱很少,主要还是要靠量、靠规模,按照今年7月数据,整个基金投顾业务规模目前只有500亿元左右,传统投顾业务跟代销的几万亿元规模也没法比。”有基金投顾行业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整改对银行来说冲击不会很大,监管的主要目的是将代销与投顾做好隔离,银行、第三方代销平台作为最大的代销机构群体,必然要合规经营。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也表示,鉴于智能投顾规模较小,暂停对银行影响不大,银行的买方投顾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

“能拿到基金投顾牌照对银行的财富管理转型很有帮助,而且以后只有有牌照的机构才能披露业绩和规模,收入模式也从免费建议变成了收费模式,这都是优势。”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基金投顾”代表“顾问资格”背景下,有牌照的银行优势明显,但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方面,银行从追求规模的卖方思维向为客户提供投资收益的买方思维转变,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另一方面,银行在双重监管下能否顺利展业,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即使不通过基金投顾,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包装产品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公募基金相关业务,“比如近期理财子公司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

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存量投顾业务的合规整改还会继续向前推进。上述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据他了解,关于投顾业务的相关规范文件还会陆续出台,包括更多的征求意见稿和落地细则,“应该就在这几个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