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围绕“碳中和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机遇与挑战”发表演讲,其中提到了我国自2015年以来构建的绿色金融体系四大支柱。
首先是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目录的界定标准。马骏提到,我国自2013年开始有了原银监会推出的绿色信贷界定标准,一共涉及绿色农业、林业、节能节水等12项,此后延伸出很多更加细致、可操作性更强的绿色标准。“2015年我牵头起草的绿债的第一个目录,已经变成了31类;2019年发改委牵头的七部委产业目录,变成了60页211项;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修订了绿债目录,其中剔除了清洁煤化石能源的项目,我们展示了碳中和背景下符合无损害原则这样一个新的制定标准原则。”马骏称。
其次是信息披露。据马骏介绍,从2017年由环保部强制要求中国重点排污企业披露排放信息,到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再到今年证监会发布的ESG披露要求,加上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绿债发行主体披露环境信息要求,央行根据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制定的披露指南等,我国的信披标准探索经历了多个阶段。之前马骏参与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参与金融机构已经从当时的八九家增加到20家。“目前还是原则性,未来进一步细化,把要求披露的一些指标纳入到未来具体的操作性指南中去。”马骏补充道。
第三是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包括央行和地方政府,尤其是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激励政策。提到近期央行正式宣布实行碳减排工具,马骏表示,该工具与再贷款比较类似,属于规模更大、优惠程度更高的央行政策工具,为国内的主要银行提供了低成本资金用于支持低碳项目。
第四是产品体系和创新。马骏表示:“截至今年年中,我国的绿色信贷达到14万亿元,最近达到了15万亿元,这个增长非常高,这个数字是全球最高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此外,中国过去5年累计发行了1.3万亿元绿色债券,加上今年前10个月的3000亿元,累计达到1.6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绿色基金达到700多只,在大类产品之外,还有绿色ABS、ETF、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很多创新产品。
关于国际趋势,马骏表示:“今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一项重要的成果是正式发布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对于其中的19项行动清单,马骏重点提到了提升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建立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转型金融将成为下一个重要主题、绿色金融将覆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