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卡车司机因车载终端记录仪“掉线”被处罚2000元而自杀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第一财经1℃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行驶记录仪一直在货运司机群体内饱受争议,这一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各地安装使用价格混乱,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问题频发。
而且,这类终端设备与大众所熟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
质量参差不齐
据1℃记者调查,此次涉事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并非什么高端的“黑科技”,其实是一种已经普及的车载记录仪应用产品,可应用于导航、记录司机行车轨迹的作用,市场从事这类产品生产以及销售运营的商家多达上千家。
一位货车司机提供给1℃记者的双模行驶记录仪显示,该车载终端为一个小型黑色方盒,同时装配有北斗和GPS两个系统,盒身上有一个小显示屏,旁边内置SIM芯片卡,数据传输时需要消耗运营商流量。设备需插卡才能工作,而卡片与车主绑定,一人一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类终端设备被冠以“北斗”称号,但其与大众所熟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是有差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指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通信系统,而所谓车载“北斗终端”则是基于“北斗系统”技术开发的众多再开发产品的一个类别而已,按照生产标准,车载终端设备支持GPS/北斗导航双模,同时支持北斗和GPS导航。因此,有专家提醒,不能简单将北斗车载终端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混为一谈。
(受访者供图)
2014 年,交通部、公安部、安监总局公布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规定重型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在出厂前应当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
上述《管理办法》的颁布,意味着车载终端的全面强制安装,刺激了众多企业进入车载终端行业。据业内人士介绍,其中绝大多数生产厂家为原生产GPS产品的小微企业。
“这些企业主要利用现有的北斗双模芯片,按照交通部、公安部相关标准研制生产北斗双模车载行驶记录仪,多为贴牌生产,无自主知识产权,绝大多数生产型企业处于拼价格的状态,真正有独立产品方案且形成产品及售后服务体系的不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本身车辆出厂的时候自带有行车记录仪,但大部分是2G产品,而许多地方省市对这一设备的要求标准过高,要求采用4G网络的产品,这就涉及到标准一致性问题,因此需要重新安装,有些地方的物流公司可以自由选择,但是需要找各地运管部门备案的厂家。” 一位在深圳从事10余年车载行车记录仪设备供应的负责人告诉1℃记者。
该负责人表示,2G设备和4G设备的区别较大,“4G网络可以调取视频数据,可以把司机违规的一些动作视频及时上传到平台,而2G网络只能定位,无法调取视频等资料。而2G网络也在撤网,网络信号也更差。”
长期跑货物运输的王金伍是最早公布金德强自杀信息的人之一。4月9日,王金伍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他到深圳生产导航记录仪的厂家去参观发现,这些设备本身比较简单,造价也就几百元。
据了解,记录仪中的芯片的价格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效果,有些厂家使用较便宜的芯片,虽然控制了成本,但也造成质量参差不齐。
事实上,近年来行车记录仪的质量问题,也成为监管以及业内关注的重点。
据2020年12月8日交通运输部官网公布的《2020年度道路运输车辆北斗导航车载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广东、陕西8个省(市),共抽取了27家企业生产的30个批次的产品,抽取样品30个,最终确定合格样品19个,不合格样品8个,主要不合格项指标为定位功能、盲区补报功能、休眠功能、CAN总线数据上传、路线偏离提醒等,抽样合格率为70.4%。
上述抽查结果称,与往年相比,北斗终端产品质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2014-2018年抽查合格率分别为82%、86%、80.6%、94.1%和97.6%),其中包括深圳市特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特思威尔)不合格,“定位功能、路线偏离提醒、车辆can总线数据上传。”
此外,还有3家企业(深圳市思博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途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煋鸟科技有限公司)没有配合检测,按照《办法》规定视为拒绝接受监督抽查。
就在今年2月,特思威尔却中标了中国政府网披露的上述《重型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集中采购项目》,评标总得分:77.740,总报价4900元,其中设备费达2280元、安装费290元、流量费(三年)650元、设备维护费(三年)1680元。
混乱与负担
1℃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对于这一装置大多有自己的标准以及服务平台,价格也不同。
上述深圳供应商负责人告诉1℃记者,目前2G网络的汽车行驶记录仪价格在200元至260元左右,而4G网络的售价则1000元至4500元不等,“各地为了更好的监控大货车司机的驾驶行为,大多采用4G网络设备,增加了视频AI监控等技术,因而价格更贵。”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披露的《重型货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公告》成交结果显示,共计有17个中标人,其中市场指导价(单价)达4151.52元,许多中标人的价格在3000多元至4000元不等,费用包括设备费、安装费、流量费(三年)和设备维护费(三年)。
1℃记者发现,上述设备包括终端主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摄像头、驾驶员状态监测摄像头、驾驶舱全景摄像头、主存储器及备份存储器,费用在1800元左右,但是加上安装费、流量费(三年)和设备维护费(三年)总费用就高达4000元左右。
“虽然视频监控监督驾驶员行为是好事,但是也增加了我们的经济负担。”广东一位货运司机王师傅告诉1℃记者。
“有些地方部门,将安装行车记录仪与大货车年审挂钩,采取行政手段,就有点过头了。”上述深圳供应商负责人说。最近,在河南禹州,据新华社报道,大货车必须装2000多元的视频监控,否则过不了年审。
在慧聪网上,搜索“GPS卫星定位”等字样,仍可以搜索出销售大量行车记录仪设备安装厂家,它们宣称可供应山西、北京、天津等地的货车北斗定位系统。
华北某市的一位设备代理商明确对匿名询价购买的1℃记者表示,“我们公司作为设备代理商,在当地的交通部门有备案资质,只对拥有本地牌照的货车进行安装,其他省市地区牌照的货车我们无法进行安装。”
争议
在货车营运行业,北斗卫星定位记录仪的作用之一是限制司机疲劳驾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少于20分钟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法处罚。简单来说就是,司机开车4个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
王师傅在珠三角地区跑了近10年的长途货车运输。由于所在的公司规模并不大,他长期跑国道,以便节省高速费,压缩运输成本。这样每次出发前,王师傅都要仔细查看地图,由于国道无服务区,且横跨多个城市和乡村,各地对其能否停车的政策并不统一,因此能否在出发后连续驾驶的4小时内找到可以停车点,成为运输环节非常重要的一点。
王师傅说,“双模终端”这类行车记录仪存在必要性确实有,可以记录行车轨迹、提醒勿疲劳驾驶、包括收集数据以及进行货车精准定位,“但是,很多国道和省道并无专门停车区,有时候为了执行这个导航装置的要求,所以必须在路边休息。”
此次河北卡车司机自尽事件发生后,在卡友圈引起较大关注。许多货车司机在抖音、微信视频等平台反映行车记录仪带来的问题。
一位货车司机说,去年他将货车开到国外,行车记录仪却自动“掉线”了,回到国内在路上行驶,被执法人员罚款2000元。
“我花了钱,还到处担风险,还得挨罚。”视频中的这位司机师傅坐在驾驶室内,指着前挡风玻璃上方的行车记录仪称,平时不好及时识别行车记录仪是否“掉线”,而执法部门以此为由处罚,确实觉得不公平。
有司机认为,既然收取了设备维护费,那么相关方面就应该承担起包括检测设备是否“掉线”在内的一系列服务,而不是由并非专业人士的司机自己来判断。
据王金伍对1℃记者介绍,货车上卫星定位有时会不在线,如同手机一样,记录仪没信号,就是“掉线”,这种情况很常见,出现“掉线”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记录仪质量差,二是运营商的信号差,三是人为造成,不工作才没有信号。
“有些罚款很牵强,比如两个司机每人一张卡,两人换班后忘记换卡也会被罚款。‘掉线’后司机有时候无法及时发现,所以现在这个领域罚款比较混乱。”王金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