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近尾声,机制“破冰”带来的改变开始反映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上。
华工科技(000988.SZ)9日发布的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华工科技营业收入61.38亿元,同比增长12.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9.49%, 扣非后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48.53%。
湖北有六家校企上市公司面临改革,包括启迪环境、华工科技、天喻信息、华中数控、锐科激光和理工光科。其中,有4家(华工科技、天喻信息、华中数控、锐科激光)属于华科系,目前,这4家“华科系”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改革。
年报成绩单飘红
作为华中地区首家高校背景的上市企业,华工科技历经近两年的改革方案探索,公司校企分离改革在今年年初正式收官。
今年1月底,武汉市国资委批复同意国恒基金以22.46元/股,受让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所持华工科技19%的股份,成为华工科技控股股东。
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萎缩,对公司能量激光业务、传感器业务产生了直接影响。为稳定大客户信心,华工科技在去年1月底已经开始布局产能省外转移,依托在省外的数家二级子公司、协作伙伴,在2月份复工复产后高效地承接了生产转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客户交付压力,稳住了客户信心。最终,华工科技面向主要核心大客户的全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了17%以上。
马新强说,疫情考验了企业的战略柔性,随着华工科技校企分离改革的完成,华工科技进入了系统成长、全面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
另一家“华科系”上市公司华中数控(300161.SZ)也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本月5日,华中数控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2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77万元,同比增长81%。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数控系统与机床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配套板块和特种装备板块的业务出现爆发式成长。
2019年7月,“卓尔系”旗下公司卓尔智能通过在二级市场增持和举牌等方式,入主华中数控。同年11月,华中数控控股股东由华科产业集团变更为阎志及其一致行动人卓尔智能,实际控制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阎志。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社会资本入主后,除了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外,公司在研发投入和开拓新市场等方面的力度也更大了。
华中数控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51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9.01%。至2020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01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1%。
机制“破冰”后的变化
成绩单背后,是“机制”破冰为企业带来的红利正在逐渐释放。
陈吉红表示,“十四五”时期,华中数控将以自主可控的数控技术为核心,一方面专注高端数控机床的进口替代,实现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的量产;另一方面是不断延伸应用领域,尤其要提高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配套等应用领域的收入占比。
而完成校企改革的华工科技,未来则将采取更为灵活的股权激励方式,充分调动核心骨干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马新强透露,国恒基金邀请华工科技管理团队及核心骨干员工共同出资设立合伙企业武汉润君达,对国恒基金合计出资1.5亿元,占认缴出资总额的3.26%。 “接下来,我们还将完善长效激励机制,让更多员工通过自身努力,享受公司发展成果。”
在描绘新阶段发展蓝图时,马新强表示,从战略层面来说,华工科技会进一步聚焦高端市场、优质客户,围绕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数智化、汽车新四化,坚持创新至上,优化产品结构,缩小与全球行业头部企业的差距;从经营层面来说,华工科技会通过管理变革,强化营销能力、创新能力、交付保障能力建设,以良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综合实力比肩国际行业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