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火蚁和红火蚁防控受到广泛关注。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并举行了“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启动仪式”。
在《生物安全法》通过并将于4月15日起实施的背景下,9部门就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做出最新部署,出台依法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的具体措施,力度空前。
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陆永跃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在重视红火蚁的防控,对于这类外来入侵生物,既要摸清国内家底,又要弄清国外情况,准备出台相关工作计划。
“无敌的蚂蚁”定植中国17年
红火蚁,身如其名,通体呈红蝎色,是一种原产自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交界地区的昆虫。该物种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红火蚁的入侵会带来严重危害。陆永跃称,红火蚁攻击家禽家畜,会导致幼雏和幼畜生长变缓,增加疾病发生,降低生产效率,增大死亡率;采食农作物及有益昆虫,导致作物减产、部分农业病虫害加重;取食有益动物,损害生态环境,导致生物数量和多样性降低。
调查数据表明,红火蚁严重发生区的蚯蚓数量下降幅度超过60%,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红火蚁入侵的荔枝园中,小型动物、小型昆虫等的总量减少30%到40%,本地蚂蚁数量则减少70%到80%。
据统计,红火蚁可以危害50多种农林作物,取食植物种子、嫩芽、根系、果实等。其对14种植物种子刮啃率、搬运率、丢弃率在40%以上,导致部分种子萌发率低于50%,发生区玉米、绿豆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14%和7.4%。
“地表最强入侵物种”之一、原产自南美洲的红火蚁,拉丁文学名意为“无敌的蚂蚁”。自2004年从广东省入侵以来,已经在国内定植17年。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区、市)435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及其他公共地带都有发生。
陆永跃称,红火蚁的扩散能力非常强,通过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园艺植物和农产品及随之进行的土壤移动等,可以逃过海关检查,实现跨洲、跨国传播,在适宜生存的区域继续扩散。
在繁殖力方面,红火蚁繁殖速度十分惊人,短时间内,红火蚁数量可大量增加,导致蚁群规模极其庞大。红火蚁通过口岸检疫漏洞侵入之后,以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两种方式继续蔓延。自然扩散,包括婚飞即飞行交配、蚁巢迁移、随水流动等短距离传播扩散;人为传播,包括绿化中调运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花卉等,或者红火蚁随着垃圾、农耕机具等远距离扩散。
全面防治要付出很大代价
陆永跃称,在应对外来物种入侵中,中国今后主要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国内到底有哪些是外来入侵物种,其发生、分布、危害程度、扩散风险要摸清楚;二是弄清国际现状,国际上有哪些物种可能会入侵到中国境内成为有害生物,通过哪种途径入侵等;三是制定相应的防范法律、制度和策略,形成法律、政策、制度和规范体系;四是针对已有的外来入侵物种,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防控机制、防控技术、防控产品,尽可能得限制其危害,阻止或降低其扩散速度。
福建省对红火蚁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为13665.44元/公顷。按照农业农村部统计的发生面积600万亩计算,累计损失达到54.62亿元/年。
对比草地贪夜蛾,陆永跃称,单纯从对农作物生产危害的角度来讲,红火蚁对农作物直接的危害应该不如草地贪夜蛾。
在玉米产区,如果暴发红火蚁,产量受损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普遍重发的可能性较低。在田间,尤其是正在耕作的农地,红火蚁暴发的情况是少的,而在耕地周围区域反倒比较严重。
高效灭杀是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讲,自2004年至今中国已集成了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发生程度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技术模式。
陆永跃称,应用这些完整的技术集成体系,在局部、个别的隔离度强的点上,已经能够做到根除红火蚁,但问题在于针对一些地区红火蚁发生涉及到的范围太大了,已经无法做到全面防控,只能重点防控。实际上如果要实施全面防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即便一些地方有条件,可以搞全面防控,但是全国范围内扩散传播的风险很高,单独的某个地方难以做到独善其身。
至于引进红火蚁的天敌,他说,在红火蚁的原产地南美洲有30多种天敌、病原微生物等,引入天敌是一种办法,但“美国经验”并不奏效。早年间,美国暴发红火蚁灾害,已从南美洲引进了6种天敌,到目前为止,防控效果基本看不见。
此外,中国对于外来物种的引入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必须要经过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可能引进一种从申请到释放就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同时也无法明确知道,到底需要引进多少种天敌,才能有效防治。
从长远来看,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通过3-5年的治理,有效遏制红火蚁扩散蔓延,压低发生区种群密度,避免伤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