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年初经历了总经理离职,贝因美(002570.SZ)业绩即上演“变脸”。
4月12日晚,贝因美公告对2020年度业绩预告进行修正,从预计盈利5400万到8000万,转为亏损3.28亿元,这样的变化也让市场感到震惊。在业内看来,奶粉存量竞争之下贝因美逐渐掉队,前任管理团队为了增长采取了较为激进的市场策略,让其市场存货和流货较多,不得不出手清理,为下一步经营甩包袱。
根据公告,贝因美对业绩进行了大调整,调整后的营业总收入为26.7亿元,减少4.32%,净利润调整为亏损3.28亿,减少217.9%。
对于业绩调整的原因,贝因美公告中称,一方面是公司发现部分库存基粉存在减值迹象,出于谨慎性原则,预计对库存基粉减值7800万元;另一方面,在对部分客户走访评估之后,对部分客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进行计提,预计净利润减少1.24亿元;同时对部分客户销售费用支持进行计提,预计对本期净利润影响约1.44亿元。
当天贝因美方面并没有对这一系列变动做出更多解释和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贝因美第一次业绩大变脸。
作为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昔日的龙头企业,贝因美也有一段光辉的历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贝因美借助市场机会迅速升至国产奶粉老大地位。2013年,贝因美业绩达到巅峰,净利润7.2亿元。但之后,贝因美业绩却不断下滑,2014年营业收入50.5亿元,2015年为45.3亿元,2016和2017年快速下滑至27.6亿元和26.6亿元,并在2018年4月27日起披星戴帽变成*ST因美。
在2016到2017年,贝因美也曾多次做过业绩修正,累计的亏损额度不断增加,最终2016年和2017年分别亏损了6.5亿元和9.7亿元,与2015年盈利7549万元形成强烈反差。
在上一轮贝因美的业绩大幅下滑,被认为与当时奶粉新政的后遗症有关。
根据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制新政,2018年1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无法生产和销售,导致市场上大量中小品牌在2016年开始密集低价抛货,这些小品牌多集中于3-5线市场,与贝因美的市场重合度较高,因而给其业务造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贝因美当时内部渠道管理不善,导致市场流货太多,价格体系受到冲击,进而影响了正常销售的产品,从而加剧了价盘的混乱。
因此当时市场看来,2017年贝因美的巨亏更像是一次集中“清算”,贝因美管理层希望为奶粉新政后的市场减包袱。
因为新的管理团队在第二年即正式登场,2018年7月,创始人谢宏出山重新接管贝因美,并找来曾在惠氏和皇家菲仕兰任职的职业经理人包秀飞担任总经理,并捉刀对贝因美进行全面改革。2018年贝因美扭亏为盈,当年实现收入24.9亿元,减少6.4%,净利润5059万元,同比增长104.7%。
但2019年贝因美又再次亏损9532.3万元,贝因美将亏损的原因归于新生儿数量减少带来的市场容量减少,以及2019年上半年部分核心原料的价格上涨等,而2020年的情况变的更加糟糕。
在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国内出生人口连续3年下滑,市场从增量转入存量竞争,市场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国内头部的奶粉企业正在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品牌力减弱的贝因美成为受挤压的对象。
近年来,国内新出生人口从2016年的1786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1465万。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婴配粉市场零售量从2019年开始下降,预计到2025年将下降到76.49万吨,2020年到2025年零售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1%。
但从2020年的业绩看,第一梯队的奶粉企业却乘势加大投入,拉开与之后品牌的差距,以中国飞鹤为例,2020年实现收入185.92亿元,同比增长35.5%,年内盈利为74.37亿元,同比增长89%,尼尔森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飞鹤的市场份额已占到17.2%,这一增长背后则是对其他品牌市场的挤出。
另一方面,据行业人士透露,贝因美此前的管理团队为了加快抢市场,采取了较为激进的销售策略,但遭遇疫情后,线下渠道进店人数减少、门店销售放缓,导致渠道库存和市场流货再次增长,贝因美只得再次出手清理。
也有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管理团队后期在控货上仍然缺乏有效办法,市场上窜货的问题仍较为严重,也让经销商的信心受挫。
2021年1月14日,由于个人原因,包秀飞申请辞去了贝因美的总经理职务,由谢宏接任总经理一职。而包秀飞此之前,2020年底谢宏也曾找来原三元食品集团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担任贝因美(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后者也被市场认为是包秀飞的接班人。
因此业内也有猜测,此次业绩变脸是不是为新的管理团队入驻前“清零”做准备,并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