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上海人口十年变化:老龄化、少子化并存,但劳动力依然充沛

时间:2021-05-18 16:44:14 | 来源:第一财经

上海人口结构呈现什么特征?老龄化进一步加深会对上海造成什么影响?上海人口是否继续流向郊区?5月1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七人普”)主要数据情况并答记者问。

1、上海有多少人口?什么样的人被统计进上海常住人口?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1851699人,增长8.0%,年平均增长率为0.8%,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4%下降2.6个百分点。

对比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周期,上海常住人口增长规模缩小。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五人普”)期间(1990~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30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人普”)期间(2000~2010年)增加了661万人;七人普期间增加了185万人。

哪些人可以算作上海常住人口?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统计局二级巡视员丁俊解释称,有四类人口是算作上海常住人口:一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实际居住在上海的人口;二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离开上海不足半年的人口;三是在普查时点具有上海户籍且在境外工作学习但未定居的人口;四是在普查时点实际居住在上海的、离开户籍登记地满半年及以上外省市户籍人口。

2、上海老年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要如何应对?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8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二,比2010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16.3%,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朱民认为,从历史来看,上海老龄化程度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

“1982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达到11.5%,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这次上海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朱民表示。

上海老龄化程度为何加深?朱民认为,目前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上海老龄化有何特点?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认为,上海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数量都更高。2015年的数据显示,户籍老年人口中纯老家庭已经达到100万人,户籍独居老人有25万人,上海对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强。

“从另一方面看,上海的老年人口收入水平比较高,拥有的资本存量相对较充裕,使其有较强的经济财富能力来应对老年生活的支出,这是上海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相对积极的方面。”任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虽然上海老龄化程度高,但其中年轻老年人的占比较高。七人普数据也显示,上海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是5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朱民认为,这部分老年群体大多蕴藏着技能、经验和智慧,他们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家庭(家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任远也认为,上海有非常充分的老年人力资源,不仅表现在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程度都更高,而且表现在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上海可以积极促进老年人口的社会和经济参与,发挥上海老年人力资源,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并建立弹性延迟退休政策。

3、上海劳动力短缺吗?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15~59岁人口为1661.91万人,占66.8%,比2010年下降9.5个百分点,但比重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六。

朱民表示,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总量接近9亿,上海的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上海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比10年前是显著提高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46.4%,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提高1.4年。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对比长三角内部城市的数据发现,上海15~59岁年龄段人口占比较高,这说明上海地区经济仍很活跃,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根据七人普数据,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0479652人,占比42.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共增加1502652人,增长16.7%,年平均增长率为1.6%。

4、上海人更不愿意生孩子吗?

七人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43.63万人,占9.8%,在全国排名最低,但与2010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朱民分析认为,造成上海少儿人口比例数据偏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少子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较普遍的现象,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二是外省市来沪人口中少儿比例相对偏低,在上海的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总量大且占比高,2019年这部分人口中0~14岁占比为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人口3个主要年龄结构互为关联。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上海劳动年龄段人口占比也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相应的0~1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就会低于全国平均。

5、上海人口进一步向郊区聚集?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内减外增”的变化格局,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占26.9 %,浦东新区人口占22.8 %,郊区人口占50.3 %。与2010年相比,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浦东新区提高0.9个百分点,郊区提高2.5个百分点。

朱民表示,五人普、六人普、七人普的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分别为42.24%、30.3%、26.87%,可以看到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持续减少。

“七人普显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06人,中心城区与郊区的人口密度比为7.68:1。从七人普上海的分区数据来看,上海人口分布更合理,空间结构更为优化,城乡发展更为均衡。”朱民称。

七人普数据还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20.94万人,占89.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6.15万人,占10.7%。

6、上海人口性别比为何失衡?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3,比2010年的106.19上升1.14。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副局长施方认为,上海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性别比偏高。

“从七人普数据来看,外省来沪常住人口数近1048万,占比达42.1%。对这部分人口本次普查中一些详细的数据还在进一步清理汇总当中,但从2019年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来沪主要以工作、经商为主,2019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来沪经商、务工的比例为75.1%,其中男性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因此拉高了整个上海的性别比。”施方回答第一财经记者称。

7、上海人口受教育程度全国第几?

七人普数据显示,上海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42.42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由21893人上升为33872人,位于全国第二,每10万人中高中(含中专)学历有19020人,位于全国第一。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为1.61%。

朱民表示,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来上海人口素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

“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55%。这与上海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近十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这对流入人口的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朱民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