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3200万元,今年可能还将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增长;40岁以下的人在这个群体中的占比预计将从29%上升到42%。这是近日发布的一份财富报告所勾勒出来的中国高净值群体“画像”。
近日,招商银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这份《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内地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其中,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262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元,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209万元。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规模仍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底高净值人群将达到296万人。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2020年,京沪、江浙以及广东、山东、福建、四川、湖北等九个省市,高净值人群数量已经超过10万人,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圈、成渝经济圈成为高净值人群集中区域,而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五省市的高净值人群数量已经占全国总数的44%左右,持有可投资资产占比则达60%。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新行业快速发展,高净值人群构成也发生一些明显变化,职业经理人等取代创富一代成为高净值人群第一大来源。《报告》显示,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等,占高净值人群的比例预计将在2021年达到43%,创富一代占比则相应由36%降至25%,“富二代”群体占比由9%提升至12%,40岁以下群体则由29%提升至42%。
“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中,新经济董监高、新经济创富一代为代表的新富群体占比显著提升,已成为高净值群体的中坚力量。”招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晏蓉说,新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消费需求催生了新行业崛起。新兴行业中,20%人群通过股权实现财富快速增长,远高于市场总体水平的14%。
《报告》还分析称,过去两年来,资本市场处于上升周期,境内外IPO加速,美股、A股、港股等主要资本市场的股票上涨,以及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持续回暖,新富人群因此不断涌现。
《报告》还显示,在具体配置上,高净值人群偏爱投资金融资产。其中,二级市场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是高净值人群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向。2019-2021年,公募基金在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的占比,比此前的两年上升了21%。
与传统创富一代相比,新经济创富一代的投资偏好,也出现了明显不同。在前者资产配置中,债基、信托、债券等固收产品占23%,后者则为20%。而后者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为29%,高于前者的27%。
虽然对于高净值人群的划分标准并不统一,但私人银行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发展零售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主要入口,对高净值人群的争夺也因此愈发激烈。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有六家银行的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资产超过1万亿元大关。其中,招商银行为2.77万亿元,中行、工行达到1.85万亿和1.1万亿元以上。
招行副行长汪建中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该行月均金融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私行客户数已超10万户,私人银行管理客户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