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碳中和,欧盟开始了“蓝色思维”。在最新发布的《关于欧盟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新办法的政策文件》中,欧盟表示,要通过海洋运输的脱碳和绿化港口、开发离岸可再生能源,实现气候中和以及零污染的目标。
具体而言,到2050年,包括浮式风力发电、热能、海浪和潮汐能在内的可持续海洋能源的组合,将为欧盟提供四分之一的电力。对欧洲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港口,则可以用作能源枢纽。此外,欧盟还要通过减少垃圾来改善水体质量,降低塑料和微塑料的污染。
一位在国际机构中常年进行环保工作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欧盟在蓝色经济方面的文件之新意在于,提出了会“支持基于海洋和海岸活动的价值链向更可持续性过渡”这一概念,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价值链问题,也更加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欧盟出招提升海洋管理
2021年度的欧盟绿色周,是欧盟在环境政策方面最大的年度活动,将于6月1日开始举行。届时欧盟将举办600多场活动讨论零污染。在该绿色周开幕前,欧盟推出了绿色新政的各项指标,其中就包括详细的蓝色经济议程。
欧盟的蓝色经济定义包括与海洋和海岸有关的所有行业和部门,无论它们是直接和海洋环境相关的,如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能源生产等,还是陆地上的相关行业,如港口,造船厂,沿海基础设施等。
根据欧盟《蓝色经济报告》,传统的蓝色经济产业可为欧盟提供45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以及超过6500亿欧元的产值。
在欧盟的蓝色经济议程中,除了前文提到的能源组合目标之外,欧盟还提出了其他四大目标。
第一,到2030年,海洋塑料垃圾减少50%,进入环境的微塑料减少30%,并通过包括修订捕鱼工具设计、船舶回收、以及离岸作业平台退役等标准,降低塑料和微塑料的污染。
第二,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投资大自然,报告认为保护30%的欧盟海域将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增加鱼类种群,有助于延缓气候变化和提高恢复能力,并产生巨大的财政和社会效益。捕鱼对海洋栖息地的环境影响也将进一步最小化。
第三,支持气候适应和海岸复原力,开展适应性活动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保护,使旅游业和海岸经济同时获益,如在沿海地区开发绿色基础设施,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洪水风险的影响等。
第四,确保可持续的食品生产,因为海洋渔业可持续的生产标准和新的营销标准、藻类和海草的使用、更强大的渔业管控以及细胞基海鲜的研究和创新都将有助于使欧洲的海洋得到保护。
欧盟还希望提升海洋空间管理,成立新的海洋使用者蓝色论坛,为协调离岸运营方,利益相关者和科学家之间的对话提供平台。
总体而言,欧盟称,渔业、水产养殖、沿海旅游、海洋运输、港口活动和造船等在内的所有蓝色经济的行业部门必须要降低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解决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需要健康的海洋,以及可持续地利用海洋资源来创造化石燃料和传统食品的替代品。
前述国际机构中环保工作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仔细看目前欧盟文件中的案例分析以及欧盟为各个行业设置的指标的话,从实际操作方面看,指标太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办法检测。
此外在海洋合作方面,也要考虑到海域边界争议问题。他表示,比如在黑海和波罗的海方面目前欧盟同一些邻近国家都存在矛盾,而欧盟真正能够实现其海洋经济政策的范围就是北侧地中海和大西洋。
蓝投基金为海洋融资
显然,向可持续的蓝色经济转型需要投资于创新技术。海浪和潮汐能量、藻类的生产、创新型渔具的开发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等都将在蓝色经济中创造新的就业和商业机会。
在此方面,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希望同由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EIF)组成的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在可持续的蓝色经济上加强合作。
按照欧委会规划,这些机构将与欧盟成员国合作,满足现有的融资需求,以便减少欧洲海洋污染,并支持对蓝色创新和蓝色生物经济的投资。
此前,欧委会曾联合欧洲投资基金共同启动总额为7500万欧元的“蓝色投资基金”(BlueInvest Fund)。该基金旨在为活跃于蓝色经济中的初创企业、中小企业等提供股权融资,以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并向欧洲绿色协议提出的碳中和目标转型。
该基金由欧洲投资基金负责管理,欧委会通过蓝色投资平台提供资金支持。
此次,为进一步解决融资问题,欧盟还成立了一个规模在60亿欧元(约合465亿元人民币)的新欧洲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基金,支持基于海洋和海岸活动的价值链向更可持续性过渡。
同时,欧委会还敦促各成员国从现在到2027年,在其国家复苏和恢复计划中以及欧盟各项基金的国家运行计划中,要纳入对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投资。
前述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蓝投基金此前的目标设置较为粗糙,只要是跟海有关系的就可以投资,因此当下更强调可持续性,成为一个指向性基金,其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低成本长周期来推动一些更有战略的投资。此前的很多该方面投资只追求短期效益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现在欧盟出台一系列指导文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把贷款期限延长,考虑长期战略,这位资深人士解释道,可以看到欧盟的这类基金总体量也并不大,其思路同国际机构做主权贷款的思路相似,希望通过基金来撬动私营部门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