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发布的国内快递上市企业2020年报和2021一季报显示,整个行业持续进行的价格战,正在进一步压缩众多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了顺丰、申通等快递企业一季度的亏损。
价格战的背后,是快递巨头们为争夺国内快递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持续补贴。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行业快递单票价格已经从2011年的20.65元,降到了2020年的10.55元,近乎腰斩,而目前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中通快递,在今年一季度的最新市场占有率也只有20.4%。
尽管国内电商的红火带动国内电商递送的规模不断攀升,但由于参与者众多,并不断有极兔等新的竞争者加入,这一领域已成为厮杀激烈的“红海”。而随着一轮轮价格战的洗牌,快递物流企业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量市场“蓝海”。
那么,快递物流的蓝海市场到底在哪里?从菜鸟最新披露的2021财年业绩数据,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2021财年,剔除与阿里巴巴集团关联交易收入后,菜鸟实现外部收入37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第四季度外部收入99.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
翻倍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菜鸟一直在开拓的几个增量市场——首先就是全球化物流。
2021年3月,菜鸟全球包裹网络的日均跨境包裹量超过500万件,日均处理订单已经与全球三大快递巨头FedEx、DHL、UPS在同一梯队,这背后是持续多年在全球多个国家仓储、运力、海外网络的搭建。目前,菜鸟的全球智能骨干网搭建已覆盖220多个国家/地区,连接60多个物流合作伙伴,6大ehubs、200万平方保税仓/海外仓,跨境干线覆盖900多个空运路线,500多个海运路线,200多架/月干线包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客运航班的停运,全球运力短缺的情况更加凸显,而跨境电商物流的需求则在逆势增长,根据海关总署的初步测算,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出口2808亿元,增长69.3%。
在这期间,菜鸟通过数字关务、干线包机、智能合单等创新,顺势为全球速卖通等平台上的跨境中小电商商家推出“5美元10日达”跨境包裹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用低于市场30%的物流成本参与国际贸易,配送范围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此之前,对日常轻小件的商家来说,传统国际物流快递的标准是50美元5日达,而各国邮政系统提供的跨境物流,成本在3-5美元,但时效不稳定,如果使用成本更低的航运,则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而疫情的暴发更让运价水涨船高。这时候,具备全球物流服务能力的公司,就可以获得75万中小制造企业“借船出海”的生意机会。
其次,增量市场空间来自社区物流。截至2021年3月,在城市社区、高校和乡村,菜鸟驿站的日均包裹量同比增长近2倍。2020年,包括菜鸟乡村服务站在内的菜鸟驿站站点数量超过10万家,其中菜鸟乡村驿站超过2万家,校园驿站覆盖了全国近3000所高校。
被称为城乡末端的菜鸟驿站,就是社区物流的主要承载场景,目前这一场景正在向更偏远的地区延伸。比如在珠峰脚下,五年来菜鸟驿站的包裹就增长了10倍,驿站的业务也逐渐从包裹代管,衍生出24小时智能洗衣、社区团购、充电器租赁等一系列服务。
其实近年来,随着农村快递业务量的飞速增长,各大快递公司在农村快递网络的布局也都在加速,然而大多面临“送一单、赔一单”的尴尬,由于农村用户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农村快递业务的生存基本靠基层网点硬扛,以及快递总部持续不断的补贴。
这时候,快递共配就成为更具操作性的方式。通过集成多个品牌的村级快递包裹,协调快递公司联合设立经营网点,降低单个快递公司的经营成本,减小快递进村的亏损压力。
两年前,通过联通各快递企业包裹信息处理系统的信息端口,菜鸟开始在全国县域农村推广共同配送项目。目前,菜鸟乡村共配项目已覆盖超过1000个县城,形成30000个乡村服务网点。菜鸟还在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布局产地仓,当地农户通过网络销售的农货,不用多次周转,直接进入产地仓加工分选,就地配送,农产品可以随时随地进城。
此外,增量市场空间还来自产业带供应链。在小家电产业集群的广东中山、小商品聚集的浙江义乌等国内多个制造业产业带,菜鸟开设了原产地仓,向工厂和中小卖家提供低成本的发货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把商品从工厂直送消费者,80%从产地仓库发出的包裹可以隔日送达。
截至目前,上万品牌已经享受到菜鸟的智慧供应链服务,宝洁、雀巢、联合利华、资生堂、蒙牛、海尔、美的等海内外大商家和更多中小商家,通过精准预测和智能分仓,提高库存周转,增加生意机会,实现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物流、社区物流、产业带供应链三大增量市场,正好与国家邮政局提出的快递物流未来要做的“两进一出”——“进村进厂出海”相吻合。可以说,谁能在这些领域快速积累基础设施能力,谁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