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经济活动和情绪指标显示,第二季度表现强劲,增长势头可能延续至第三季度,其中,制造和科技公司表现优异。
7月5日,香港贸易发展局与渣打银行公布最新一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该调查每季度访问超过1000家大湾区企业。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从调研结果来看,大湾区企业的总体情况向好,从生产到融资都有所改善。由于订单和原材料不稳定性等因素,在预期方面,相对而言会偏向保守。从行业来看,制造业、零售与批发业表现较好,这与内需和出口的带动都有关系。
该调查显示,制造和技术行业强劲的指数表现有许多类似的驱动因素。例如,根据受访企业各自的预期子指数,在“生产/销售”、“新订单”、“利润”和“成品/服务价格”方面处于明显领先地位。他们还预计,融资成本上升将给各自的行业带来最大压力,但会被“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的出色表现所抵消,从而支撑财务状况的总体乐观前景。
所有子指数均证实,近来需求复苏势头有所加强。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也一直在囤积原料,这可能反映了持续的供应短缺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该调查显示,预计未来三年,大湾区所有11 个城市都将有更多受访企业在那里营运,预示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不过,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其运营成本正在上升,首先受影响的是制造商。
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未来三年大湾区11个城市的受访者参与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深圳和东莞领跑核心城市和较大城市。
刘健恒分析,从行业来看,“创新和技术”、“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行业受访者——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三年——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和香港,同时东莞颇受科技公司青睐,澳门在零售和批发行业受访者间有相对优势,而珠海是新兴的专业服务公司聚集地,相比之下,制造商的地理分布最为多样化。
当被问及在这些城市开展业务的主要考虑因素时,受访企业排在前三位的回答分别是人才库的质量和流动性、基础设施和运输连通性,以及人口和消费能力。
自去年该季度调查开展以来,劳动力素质和人才可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受访者的优先考虑因素;此次,它也是唯一一个在所有五个行业类别中同时排在前三位的回答。近一半(48%)的技术受访者将人才可用性排在首位,这使得人才可用性成为大湾区长期创新愿景的关键长期驱动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开放和能力因素仅排在“金融服务”行业的第二位(39.5%), 排在第一位的是“政策优惠和激励”因素(43.4%)。
略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1.3%)表示,其运营成本正在上升。刘健恒表示,各行业受到的影响并不均衡,制造商显然最近受全球通货再膨胀驱动因素的影响最大;此外,来自佛山、东莞和惠州等出口导向型大湾区城市的受访者,也有较大比例表示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