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7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时隔一年再次提到“降准”,从历史情况来看,央行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响应,间隔时间在2天到2周不等。从降准用途来看,此次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
让利小微企业
鹏扬基金表示,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降准的政策动机。
第一个维度是,这次降准的前提不是因为经济衰退预期,而是在疫情错位、国内双碳等大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已经严重影响了下游尤其是议价能力弱的小微企业的正常经营。而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无非是原材料、人力、财务等硬性支出。降准会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能边际缓解大宗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成本上升。
更重要的是,这种供给侧的商品价格上涨特别容易带来滞胀风险,货币政策收紧并不可取,因此类似19年开始的操作,通过长久期便宜的降准流动性置换或部分置换到期的MLF,将商业银行降低的负债成本通过FTP和LPR让利给小微企业,可能是降准出台和作用的主要路径。
第二个维度是,从二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来看,目前实体融资需求下降较快,同时社融增速也回到了名义GDP以下,上半年的主动紧信用过程可能告一段落,下半年将转向稳信用,这个过程其实需要央行基础货币端的支持,类似19年以来的开年降准的逻辑,因此7月的降准信号可以看作是央行从主动紧信用切换到主动稳信用的信号。
平安基金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降准对降低实体综合融资成本的意义更大。降准有利于调整银行的负债结构,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降低银行的综合融资成本,进而传导到中小企业。”
平安基金同时表示,降准不一定导致银行间资金面明显宽松,七、八、九月的MLF到期量分别为4000亿、7000亿和6000亿,缴税规模也在万亿量级,此次降准替换性意义更大,并不是大幅增加增量流动性。
此外,央行态度并未明显改变:第一,回顾过往,4月的政治局会议、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均显示,央行一直是稳中偏松的态度,态度上并无大转变;第二,国常会表示此次降准“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央行亦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人民银行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显然,不搞大水漫灌是底线。再考虑降准搭配后续的MLF到期及税期,此次降准实际释放的资金可能有限。
对上市公司估值带来积极作用
除了利好小微企业外,招商基金认为,降准对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将带来积极作用。
招商基金表示,此次降准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资金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若能缓解社会融资成本、也有助于经济的进一步均衡修复,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估值均有一定积极推动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本次降准信号放出后,A股市场大概率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正向反馈,我们认为在成长和价值板块中均可以挖掘值得配置的标的,继续把握A股市场震荡行情中的结构性做多机会。
此外,降准落地后或利好债市行情,债市收益率大概率出现震荡下移,利率债下行势头可能好于信用债,同时期限利差或将收窄,但考虑到目前债市各品种收益率基本都在历史偏低水平,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债市行情幅度有待观察。
国泰基金方面表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货币宽松对成长性较强的创业板指数相对利好,新能源车、光伏、半导体等高景气流动性敏感板块继续受益。
广发基金表示,降准也有助于扭转市场对于下半年的流动性的担忧。而对于后市,广发基金将继续看好科技成长。
经济预期和通胀预期下行,利率难以形成趋势性上行走势,高景气成长风格相对受益。5月中旬以来我们持续看多成长风格,背后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通胀预期见顶/中国的经济增长阶段性见顶,当前广发基金保持原有观点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