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之后,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两省区又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7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强调,青藏高原要坚持保护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严守生态安全红线。
同时要坚持绿色发展,立足青藏高原特有资源禀赋,找准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日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常纪文说,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支撑。
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来说,“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个全新、全面、更为清晰的提法,也是国家对于这一重要生态功能区更高的要求。
特色产品走下高原、走向世界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在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采用的都是产自青海的天然绵羊毛,俗称“西宁大白毛”,还有优质牦牛毛,织出的藏毯不仅坚韧耐磨,还绿色环保。
该企业也保护和传承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牙藏毯的手工编织技艺。在企业检测、设计部门,有产品的耐磨度测试、产品设计图样等。
近年来,正是依托优质原料、独特民族风格和精湛制作工艺,一块块藏毯走下高原、走向世界。仅这家企业的藏毯产品就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产值4200万元。
藏毯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每增加1万美元藏毯产业出口,就可安排16人就业。青海农牧区现代工业较少,有较多的富余劳动力,藏毯编织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困难的问题,而且扩大了藏毯传承人群,增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后劲。
该企业负责人介绍,绝大多数职工都是本地的,高中以下学历占80%以上。很多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妇,接受培训,三五年后就能成长为熟练技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到四五千元。
拉萨地毯厂织造车间。摄影/章轲
曲麻莱县玛玉泽喇九桑商贸有限公司土畜产品生产车间,一位工人正在整理藏族服饰。摄影/章轲
在曲麻莱县的商业街上,玛玉泽喇九桑商贸有限公司也开着一间店铺。第一财经记者到访时,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民族服饰和小挂件等旅游产品。
该公司经理才达介绍,工人们制作的小牦牛标本卖得非常好。“10元一斤从牧民家里收购牦牛毛,几斤就能制作成一个小牦牛标本,到北京、上海等地,每个小牦牛标本能卖上600多元,好的1000多元。”他说,目前还是货源紧张,公司正打算自己建牧场。
在1953年创办的拉萨地毯厂,第一财经记者看到,尽管生产设施并没有内地企业高档、规模,但生产井井有条。多年来,这家地毯厂以其质量上乘、图案精美、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1300多年历史的八廓街,是拉萨最繁华的商业街和转经道,商铺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大大小小的店铺出售藏族银饰、藏靴、精美的氆氇、手工地毯、唐卡等上百种的手工艺制品,而其背后,既有藏区的生产加工企业、也有远在内地的加工厂和供货商。
青海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青海省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1亿元,增长1.2倍,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占同期青海出口总值的23%,其中,地毯出口达3792.1万元,同比增长35.9%。同期,青海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1.4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2.7%,增速排名全国第3位。
连带着环节众多的产业链
西藏草原总面积多达13.23亿亩,是全国草原面积最大的省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如今的西藏,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招商引资的资本。
五色草甸的帕里草原、百花绽放的鲁朗花海牧场,以及字嘎草原、美玉草原、邦达草原、邦杰塘草原……这些地方,正在成为西藏的“印钞机”和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平台。
被誉为“雪域江南”的林芝有一个鲁朗镇,1300多户牧民家庭共开办了100多个民宿旅馆,每年仅此一项户均收入就有20多万元。在东巴才村,浓郁藏地特色的帐蓬里摆放着各式水果和点心,旁边的草地上可以骑马、射箭。村民达娃告诉记者,家里种了3亩青稞地,加上农闲时在旅游景区卖松茸、灵芝、藏香等土特产,一年的收入有四五万元。
青海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比较优势突出。今年6月,总投资180亿元的光伏制造项目落户西宁南川工业园区。该项目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利税50亿元,解决3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鲁朗镇的草原和孩子们。摄影/章轲
青海格尔木一门诊部药房,医务人员向记者展示藏药。摄影/章轲
此外,藏药也是青藏高原的特色产品,连带着环节众多的产业链,藏药产业已经成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健康产业。
西藏自治区卫健委202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西藏有17家藏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拥有311个藏药国药准字号,藏药市场推广基础进一步稳固,全区藏药生产产值达到了17亿元。
根据日前出台的《青海省“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青海省将实施182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的同时,青海、西藏没有放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7月5日,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杰翔主持召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专题会时强调,抓好后期管护和项目成效巩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管护机制,持续发挥好投资效益。
国家发改委近期也下达青海省2021年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15.5亿元,主要支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等九大项目。
有环保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全球变化影响,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希望经济发达地区也都来帮扶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因为这些发达地区都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受益者。大家共同出钱出力,包括人才培养,促进青藏高原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