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第一财经记者在湖北分会场现场看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面板显示的全国碳市场开盘价为48元/吨,开盘价超预期;开盘后快速上涨至50元/吨以上,并在买一位置出现了106000吨的买入大单,开市首日整体成交较为活跃,每分钟产生数笔成交。
截至当天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当天最高价为52.80元/吨,开盘价48元/吨也是当天最低价。交易总量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碳中和基金首单投向新能源
据工作人员介绍,交易面板的左上角显示的是市场实时信息,左下角为市场行情,右上角的市场挂牌信息展示的是全国碳市场当前卖出买入两个方向的挂牌委托,包含委托价格和委托数量。
“栏目中间的白色线上方为卖出委托,靠近中间横线处的卖出价是当前最低卖价,截至7月16日9时34分为52.78元/吨,也是当前最优卖价。”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横线下方为买入委托,最靠近横线处为当前最高买价50.50元/吨,也是最优买价。
交易面板显示碳交易市场价格走势情况
据了解,政府会向重点排放单位(现阶段为电力企业)发放配额,企业要向政府提交和自己排放相等的配额,配额不足的话将受到惩罚。对于排放量低于政府配额的企业,高于排放量的配额可以出售;对于排放量高于配额量的企业,需要从市场购买配额。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曾庆祝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启动初期,只在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预计未来将逐步纳入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
在湖北分会场举办的中国首届30·60国际会议上,100亿元的“武汉碳达峰基金”和10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正式启动。
曾庆祝透露,“碳中和基金”的首单投向了新能源产业。武汉碳达峰基金则重点关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产业化项目,以成熟期投资为主。而像林业碳汇、工业碳汇等碳汇产品可开发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曾庆祝说,未来将围绕全国碳市场,做好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创新开拓更多新的业务方向。
交易量构成比交易量更重要
随着碳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有望成长成年交易额千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并为全社会的减碳行为提供价格信号乃至资金支持。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自从2月8日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后,“碳中和”概念的相关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截至目前,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债券多达110只,发行金额超过1200亿元。其中,由银行机构作为主承销商的债券有35只,发行金额超过520亿元。
对金融机构而言,全国碳市场将成其新的业绩增长点。民生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任海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民生银行正在探索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模式,如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项目收益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融资,绿色资产证券化,以及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环保贷”等新型绿色产品。
“不管是碳市场参与各方,还是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全国碳市场发挥更大作用都寄予厚望。”中创碳投副总经理郭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各方最关注的指标是交易量、交易构成和交易价格。
郭伟认为,根据试点市场多年现货交易数据,每年的碳配额交易量约占配额总量的5%左右,按这一比例估算,全国碳市场开启前两年每年的交易量在2亿~3亿吨左右,未来碳期货品种批准上市后,按照50倍左右的杠杆放大,年交易量预计能达到百亿吨,达到甚至超过欧盟碳市场的交易量。
不过,郭伟认为,相对于交易量,交易量的构成更为重要。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两种方式各有优势,交易便捷程度和交易成本差异很大,但线上交易量如果太低,市场的流动性不够,买卖需求难以低成本进行匹配,价格更容易被操控。
鉴于此,线上交易价格和线下交易价格价差不宜过大,否则说明市场容易被操控,市场透明度较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
郭伟建议,全国碳交易市场需要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提升线上线下交易的规范程度,避免线上价格失真及线上线下价格差异过大,提升市场的透明度,真正降低市场参与方的交易成本。
“市场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阶段性地评估全国碳市场开启前后碳排放控制水平的变化,包括碳排放增长或者下降的速度、综合减排成本的变化等。”郭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