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就致力于对学生的课外补习进行研究,包括课外补课对升学结果尤其是考大学的影响,课外补课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功能,等等。《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是薛海平的新著。虽然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对课后补课究竟有没有用、校内学习和校外补课究竟哪方面才重要、“寒门难出贵子”等社会热点话题都有科学研究,并提出了理性建议。
校内才是学习主阵地
第一财经:现在课外补课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究竟有没有用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但看了你的《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后发现,其实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
薛海平:对,因为大家用的研究方法、数据不一样,所以结论会有一些差异。我个人看了整体文献后认为,课后补习对数学和英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语文则补习效果并不明显。但学生的发展不仅仅看学习成绩,还有很多非认知方面的因素。所以现在我也带着博士生,在做课外补习时长对非认知方面的影响的研究,比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身体健康等。
第一财经:说到补习时长,你在研究里谈到中学语文、数学、科学的补习都有“门槛效应”,必须每科每周达到12~14个小时,学习才会有明显提升。但问题是,中学阶段学习任务本身就比较重,这时再加上补课的话,那孩子的整个时间不都被学习填满了吗?
薛海平:是的,到了中学,确实有很多家长只看成绩,孩子的兴趣、健康就忽视了。他们也把校外培训看得很重,校内学习反而是次要的,所以国家才提出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现在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强调素质教育而不是只瞄准分数,设计的活动也旨在开发学生多种能力,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得到结果。而学科类校外补习基本上就是刷题,家长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所以就给家长一个错觉,反而把校外补课看得很重。
实际上,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学校教育肯定更重要。而且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校内学习其实对学生才是更重要的,在同样能明显提升科学、语文、数学三科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校内学习每周所需的时间,整体是小于校外补习所需的时间的,所以校内应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第一财经:其实学术界研究的很多结果应该说对家长都是很有启发的,至少不会那么焦虑和盲从。但是为什么这些声音平常都很少听到?相反,在国家没有进行监管以前,补习机构的广告却在各种渠道满天飞?
薛海平:我觉得有很多原因。第一,学术研究是客观严谨的,强调科学研究过程,有很多数据统计模型,所以一般都发表在专业期刊上。这些文章受众面比较小,家长肯定不会去看,媒体能看到的也少。第二,补习机构和一些教育自媒体的宣传都是有意迎合人心,专门研究过怎样才能打动人,他们抓住家长的心理贩卖焦虑,所以才会对家长影响很大,都想去报名补课。
高学历家长并不懂教育
第一财经: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过家长的补课心理吗?你在书里提到,研究发现,母亲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课外补课。所以也是妈妈更容易焦虑对吧?
薛海平:我研究过家长参与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参与程度越高,越容易焦虑,觉得自己应付不了,就越倾向去校外补课。相反,家长参与度不是那么高,就没有那种紧迫感,课自然补得也少。
为什么高学历的妈妈最焦虑?首先,高学历的妈妈对子女期望更高,她们希望一代比一代强,希望代际是往上而不是向下流动,而且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觉得更不能承受失败的风险。其次,高学历的家庭一般条件也比较好,有经济实力去补课。
实际上,很多高学历家长并不懂教育,学历高低跟懂教育也不成正比。所谓懂教育,就是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了解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孩子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因为人生就是一场长跑,要坚持到最后还能保持耐力,只有身心健康、健全的人才能做到。
第一财经:但很多家长就怕输,想“赢在起跑线”,所以这些年“幼小衔接”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大城市的幼儿园家长也纷纷加入到语数英的提前学习。网上还有个著名的调侃:“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你怎么看待这种“赢在起跑线”的现象?这么小就进行强度较大的学科学习,究竟好不好?
薛海平:家长都想“赢在起跑线”,最后很多是“倒在终点线”。这方面德国和美国的学者都做过实证研究,他们把幼儿园分成两类,一类比较“鸡血”,教孩子很多文化课知识,另一类比较“佛系”,就像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一样,不给孩子上文化课。这些孩子到小学后继续跟踪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基本都一样。那就是小学四年级以前,提前“鸡血”的孩子确实冲得快,学习表现会超过不提前上文化课的孩子。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之间的差异开始缩小,提前上过文化课的那群孩子里,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很多人还出现心理问题。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结论在国外都是做了大规模实证研究后得出的,值得每个家长重视。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比较短视,容易跟风,一看别的孩子都在学就赶紧叫自己的孩子也跟上。
第一财经:课外培训机构监管加强后,很多家长支持,但也有部分家长更焦虑了,认为今后如果没地方补课会出现新的不公平。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薛海平:其实他们所谓的“不公平”是相对的,是站在自己的层面来说。因为即使以前课外补习机构没被监管,还是有很多农村家庭补不起课,对这些家庭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
薛海平 著
科学出版社 2021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