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通办”实施3年来取得了哪些改革成效?下阶段将如何拓展该改革的功能与措施?
在今天(27日)举办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介绍,三年来,“一网通办”已累计实施357项改革举措,接入“一网通办”平台事项3197项,公共服务事项数量已超越行政权力事项,累计办件量1.5亿。
马春雷还表示,目前,“一网通办”累计实名注册个人用户超5401万(本市户籍用户1156万,外籍人士38.7万),企业用户227万;而“一网通办”移动端“随申办”月活峰值超过1517万,所推出的“随申码”服务累计使用已超37亿次。
据悉,下阶段,“一网通办”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基本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技术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
今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下一步,‘一网通办’改革的创新举措将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化,破解改革瓶颈和制度性障碍,并明确下一步改革方向,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政务服务上海模式。”马春雷说。
二是从政务服务向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转变。
比如,将“一网通办”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服务模式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拓展,实现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涉及18大领域97项服务场景应用。
其中,围绕个人事项的包括幼有所育、健康医疗、交通出行、学有所教、文旅体育等12大领域;围绕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的包括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综合纳税等6大领域。
再比如,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已有119个高频事项或服务实现长三角“跨省通办”,全程网办超508万件,线下窗口实现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全覆盖,线下窗口服务7.3万余次。
三是由政府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
为此,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从“进一门”到“进一窗”,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窗口改革。今年实现综合窗口设置比例达到80%。
同时,试点“好办”“快办”服务。聚焦高频事项,对于复杂情形,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个性指南+智能申报”的全过程智能办理辅助“好办”服务;对于简单情形,提供“3分钟填报、零材料提交”的极简易用“快办”服务。目前,正在推进104项“好办”、123项“快办”服务,10月底前将全部上线。
下一步,上海将全面建设协同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服务标准规范,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服务从“精准推送”向“精准兑现”转变,从依申请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