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本土疫情反弹,中国经济稳增长成关注焦点

时间:2021-08-09 10:44:42 | 来源:第一财经

德尔塔变异毒株来势汹汹。

据统计,截至8月8日10时,全国现有高风险地区增至14个,中风险地区197个。自7月20日南京出现本土新冠确诊病例以来,半个月内,疫情已波及中国约一半的省份。

对此,多地已采取相应措施防控疫情。而随着本轮疫情反弹,部分市场人士担忧,未来几个月国内可能面临内外需放缓压力。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5日表示,从目前情况看,此轮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是由于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之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就能基本得到控制。

对于各地出台的防疫措施,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不可避免地会对人员聚集型行业如消费和服务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行业的运营及人员就业问题,对短期经济产生抑制作用。

“短期的严厉防疫,是为了不影响长期经济稳定复苏。”伍超明表示,根据国家卫健委对此次疫情能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基本得到控制的判断,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尤其是对消费的影响,将主要集中在8月份,但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复苏趋势。

疫情多点发生、局部暴发

“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要从严从快推进新发现感染者区域协查,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防止疫情扩散。”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8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8月8日的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发现,14个高风险地区分布在4个省份:河南8个、湖南3个、江苏2个、云南1个;197个中风险地区则分布在13个省份。

综合官方信息显示,目前主要有3条传播链条,与南京-张家界相关联、与郑州六院相关联、与中缅边境相关联;此外,上海、厦门、海口等地出现与国际机场相关联的本土病例。

受此影响,各地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疫情管控措施。截至8月8日16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布疫情防控出行提醒:“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或“减少出省、出市”。

而在部分中高风险地区,实行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例如,8月6日15时,郑州市发布通告,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全市居民小区(村)实行闭环管理。中高风险地区内居民,郑州健康码显示红色,要做到“足不出户”;封控区域内居民,郑州健康码显示黄色,“足不出院”,每天每户可安排一人持出入证外出购置生活品等。

“前所未有,即便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没出现这种情况。郑州的物流几乎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人流也基本不让流动,没有封闭的区域也大多是歇业状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郑州市经济运行基本停摆,这将导致郑州,乃至河南全省的经济雪上加霜。

喻新安分析,作为河南省会,郑州这一个月以来经历了暴雨洪水和疫情冲击,势必影响全省经济运行。同时,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市物流受阻将对全国大宗物流运输造成负面影响。

“即便在疫情得到控制、隔离解除后,它对经济的滞后影响仍不容忽视。”喻新安表示,以建筑行业为例,许多重大项目的技术工人被暂时遣散,重新招工一定需要时间,单这一项恢复的时间多则三个月以上。

此外,喻新安分析,人们的消费习惯或将因此发生变化,比如餐饮、娱乐等需求被压制,而从中长期来看,人们对于收入预期可能并不乐观,这将加剧消费结构与动力的改变。反之,消费端的变化也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

江苏也采取了诸如封路封村、封闭小区、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根据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最新消息,截至8月8日上午9时,南京、淮安、扬州等地区9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或入口暂时关闭。

“作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本身经济比较发达,因此受到停摆的影响程度也较大。”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一方面居民消费显著下降,南京都市圈的道路封闭,导致人们城内和城际出现的消费能力都不足;另一方面,生产活动也会受到社区封闭、交通管制的直接影响,医药、汽车、纺织、新材料等省内相对发达的制造业发展受阻。

而张家界等地的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陕西、南京等多地的景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关闭,诸多旅游演艺项目停演,大量的地接旅游业者停工。根据业界估测,今年暑假旅游市场流失了约70%生意。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旅游业而言,其对于开放环境要求很高,而这在各地政府纷纷下重手防控疫情,采取封城封路、铁路停运等措施,且在已有十余个省市升级为中高风险地区的背景下,势必会造成重创。

防控压力不改复苏态势

当前国内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受疫情持续演变、发展环境复杂严峻影响,下半年稳增长压力加大。但从国内防疫成效与经济形势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疫情反弹尚未改变我国经济持续复苏态势。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表示,疫情反复确实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总体是阻碍经济继续恢复,尤其在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国内疫情再度暴发直接打击了旅游、餐饮等需要近距离接触的行业,而暑期又属于旺季消费期,对旅游、餐饮、交运、娱乐等行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华兴资本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认为,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增强,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显著小于去年。个别地方如果出现疫情,定点控制,可能对当地的消费会有影响,但是整体来看影响没有去年那么大。

伍超明认为,虽然这次变异毒株传播性更强,但对于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或小于此前。一方面,疫情防控经验更为成熟,此次疫情日均新增确诊病例数远少于去年一季度;另一方面,疫情防控精准度明显提高,能更好地兼顾防疫与经济发展,预计对消费和服务业活动影响明显小于1.0阶段,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则更小一些。

“从疫情暴发区域看,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活跃或发达的地区,如华东、华中等地区,因此对经济会产生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我国防疫能力相对于欧美等经济体具有明显优势,疫情控制住后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复苏趋势。”伍超明说。

中国民生银行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消费仍未恢复到疫前增长水平,其复苏将会进一步被此轮疫情所扰动。当前,如长距离出行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等行业,以及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零售、餐饮、文娱等行业都将会受到疫情的冲击。

同时,王静文预计,出口也或将受到冲击。但与上波疫情不同,主要发达国家此次采取“放松管制+加强接种”策略,在放弃“零感染”的目标之后,其经济社会正在加快开放步伐,居民的商品消费需求将会被服务消费需求所取代,这将减少从中国的进口需求。

“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正常,而我国则一定程度上回归到严防死守的疫情防控状态,两相对比之下,欧美等国复苏进程将会加快,而我国则会放缓。”王静文说。

下半年如何“稳增长”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定调。

会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王静文认为,当前,中国需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扩大疫苗接种范围,同时可考虑放弃“零感染”的目标,逐渐实现群体免疫;另一方面,要做好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救助纾困措施,使其能够挺过当前的艰难时刻。

在宏观政策方面,他表示,对于财政政策,应该要进一步提升政策效能,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即,加快财政支出和专项债发行,发挥逆周期调节效果。对于货币政策,他认为考虑到下半年MLF到期量大,以及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将明显加快,可及时采取降准予以配合。如果经济下行力度超出预期,也可相应下调政策利率。

“但前提是做好对于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平台的监管,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王静文补充说。

展望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复苏情况,伍超明认为,国内尚处于稳增长压力加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他建议,加快贯彻执行7月30日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跨周期调节,适当加大政策力度。其中,以财政政策担主纲,加快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发行、“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速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提升财政政策效能。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发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结构性工具,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加快经济转型。

罗志恒表示,政策重在跨周期调节,未雨绸缪式稳增长。具体而言,财政政策要提高政策效能,尤其是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推动基建回升,对冲地产和可能的出口压力;同时,对于经济恢复不均衡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支持科技创新和维护产业链稳定。货币政策要给予中小企业和制造业融资支持,财政引导货币政策在利率上予以贴息等。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疫情扰动下经济动能趋弱,加之前期降准操作及政治局会议表态等,市场更多预期政策基调边际趋松。财政方面,与前几轮类似,疫情复发或使得短期财政支出有所扩张。未来专项债发行量虽有望增加,但实物工作量却主要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社融增速还将经历小幅收缩,不过有望在四季度企稳。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分析,针对疫情的影响,央行会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精准支持,引导信贷资源流向小微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就业,加快推动内需恢复,只要内需稳步恢复正常,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宏观风险趋于收敛,我国应对外部冲击底气更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一,不能过于强调消费对投资的替代作用,“没有投资就没有下一期的供给,过于强调消费会导致经济增速下行”;其二,财政发力。上半年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只完成了1/3,财政“兜底”和项目投资都应该加快;其三,要降低融资成本,保持较为充裕的流动性,降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综合成本;其四,坚持房住不炒,但要防止房地产投资下滑得过快,稳房价也需要增加供给。

王晋斌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中国出口保持良好,而德尔塔新毒株使得美联储进入缩减购债规模的时间可能会延长,因此,中国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处于外循环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